動人的佳片。

電影主線是疫情後破産婚禮策劃人的再就業之路,從“見财顔開”到“真心為你”的轉變,交織着各種各樣的糾結與矛盾,一輩子隻做一件事結果七老八十了喃呒技藝卻得不到合格傳承的嘴臭老師傅,一心想把下一代培養好改變命運而隻把喃呒當作謀生手段的頹廢兒子,希望繼承父親衣缽但因為是女性因此自覺得不到父親重視的要強女兒,舍不得放手讓幼子離去的母親,擔心愛人身冷甯願受到屈辱責罵也要見對方最後一面的戀人,大齡懷孕但另一半猶猶豫豫的女朋友……在一場場葬禮之間,世人間的愛與恨慢慢現形,有人值得珍惜,有人隻剩遺憾。

中國人忌諱談生死,大抵是因為在傳統文化裡,司生死的是地獄裡的閻王,十八層地獄之下,聽上去就讓人毛骨悚然。還有奈何橋、孟婆湯、引路的黑白無常……這和基督教裡,死後升入天堂盡享無憂無慮的生活,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死亡教育的缺失,讓很多離别發生在轉瞬之間,猝不及防。

所以,許多人錯失了告别的機會,真心話憋在心裡,到最後關頭也沒來得及說出口,留給身後的生者一道沒有答案的謎題,無論如何費心解答,也找不到批改題目的考官。葬禮上哭天搶地之後,午夜夢回時輾轉反側,心魔在瘋長,隻有酒精、香煙或是眼淚,能讓痛苦暫時麻痹。更何況儒家文化在東亞深耕多年,大聲把愛說出來也成為一種羞恥,多少表面強硬卻暗自擔憂的父親,多少刀子嘴豆腐心的母親,多少被愛着卻常常感覺不被愛的孩子。

人一旦離開這個世界,無知無感,後續發生的任何一切與ta就沒有了半點關系。身後被拉扯的,是ta身邊的人。正如影片中,黃子華扮演的殡儀師傅所說的:

“生人都要破地獄噶,生人也有很多地獄。”

打破生者的心魔,對于殡儀從業者而言,是真正的終極任務,一場葬禮,求的是生者的一片心安,所以能否讓生者在葬禮之後,放下心結,完全釋懷,成為了檢驗葬禮好壞的标準。片尾跳過火堆的女兒,終于聽懂了父親責罵背後的愛,飛舞的星星點點火光,是悲怆的告别,也是再生的贊頌。

影片裡滿溢着平淡的市井氣。阿婆經營的小店,一碗蘋果雪梨無花果湯,一罐紅豆水,一壺大紅袍;老牌餅店的核桃酥,供奉在母親靈位前的白糖糕;開花的富貴竹,俯瞰川流不息車龍的天台。身邊人常說,回歸之後,香港已經失去了自身的特色和價值,但在我看來,那份隐藏在細節中的溫情,依然是寶貴的傳承與财富。

片中反複出現的萬國殡儀館,是香港首家非營利性殡儀館,位于九龍紅磡暢行道8号,由東華三院董事局殡葬服務委員會營辦,提供廉價殡儀服務。因此,紅磡地區聚集了殡儀相關的店家,一家連着一家的長生店和花店,為往生者提供了最後的體面。煙囪冒出的滾滾黑煙,奏響了一曲曲離别的悲歌。

早點把愛說出,别等到來不及。誰也不知,此次是不是,最後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