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主義者顧一野,從未改變自己的原則,但經曆坎坷,最終也成長為成熟職場人了。

顧一野是個驚才絕豔的軍中傳奇。

但是,他的職場經頗為坎坷,大起大落,有幾段簡直是天才血淚史。

“夫賢士之處世也,譬若錐之處囊中,其末立見。”他在新兵蛋子偶遇軍演中的精彩表現,卻意外地得來的不是嘉獎而是差點被退兵,上戰場前就成為最年輕的班長,戰場上一戰成名,成為戰鬥英雄,上軍校,當連長營長團長,有時比别人提拔快,有時一個位子太久沒提拔耽誤後面,差點還因為黃天威的事憤而辭職。

...

當然,天才的光芒擋不住,他最後還是成功了。和跟他一起入伍的人、他曾經的上級們比,他笑到了最後。

我愛他理想主義的天真、莽撞、真誠、執着、不世故,也欣慰于他成長成熟後的豁達、有大智慧。最後他學會了世事洞明,外圓内方。他不會圓滑,隻是略為圓融,不要棱角銳利得讓自己頭破血流。他是英雄,也是赢家,以堂堂正正的赢實現了自己的理想。

顧一野的所有行為和特質,包括缺點,都給他增加了迷人的光輝。

本文主要想從職場經驗教訓角度分析顧一野和他的領導們。

看了幾篇從職場角度分析王牌部隊的文章,比如@天生這麼紅 的用職場劇方式打開《王牌部隊》:為什麼大家不怕顧一野,卻怕高粱?有些贊同,有些有不同看法。

寒眼看傳媒的“隻有看懂了“李雲龍”,你才能看懂這支《王牌部隊》”,認為“顧一野是打虎者,鄭源是“大老虎””,我對這一結論和很多分析堅決反對,太誤導了。而很多人還覺得恍然大悟。

寒眼的這篇是典型的陷入了厚黑學和陰謀論的誤區。最近還有不少文章有同樣的誤區。

這是把我軍40年強軍路的探索,在不斷糾偏中走向正确的方向,降為宮鬥了,把這劇的格局、立意都搞low搞陰暗了。

陰謀論可以解釋一切的阻力和問題,給出一個明确的源頭,滿足想尋求簡單答案的心理。厚黑學則讓人可以把自己的不成功歸結于我還不夠厚黑,壞人阻礙了我。甚至我方(顧一野)最後的成功是因為我方早已洞悉對手的陰謀,一切盡在掌握中。

但實際在這劇裡,在我軍中,沒有絕對的壞人/反派。贊同@長空萬裡喜相逢 說的,“這部劇裡沒有壞人,小德有損,但大德是不虧的。”隻是大家公心和私心程度,思路方向的正确錯誤不同而矣,是人民内部矛盾,是有傳承有揚棄。

寒眼甚至認為顧一野以江南征是師長的女兒為由分手,是因為已明确師長是“敵”、實質對立。這分析真是醉了,連編劇都想象不到還能這麼解讀。還說顧衡失勢(研究的專業被撤銷)因此使鄭源一方無所忌憚,所以和顧一野被打壓前後腳發生,是一個非常耐人尋味的巧合。這不過都是因為在和平、不會發生冷戰熱戰的思路下發生的而矣。這就是統計學上說的相關性例子,夏天冰淇淋銷量高和夏天遊泳淹死人多,都是和夏天有關,而不是冰淇淋銷量高所以淹死人多,你要做相關分析,肯定也是能做出來通過檢驗的。

顧衡在劇中,對顧一野是精神引領的存在,他的職位、影響很多人有分析猜測。我覺得也不必神化,一個軍事院校的教授,能有多大影響?就算桃李滿天下,也不過是情面上的事,沒有實權。

開頭顧一野被退兵,倔強地說我不走,宋建設說“大院子弟也不能犯混”,顧一野去師部站暈,陸平凡提到了他爸,可見他爸的地位也就soso。就不用把顧衡當做顧一野背後的靠山,解讀為他們和鄭源抗衡的派系鬥争。

編劇周志方複盤《王牌部隊》,從一艘颠簸在大洋中的導彈護衛艦說起…

編劇周志方自述:“劇本中的許多人物都有原型。他們的性格特征,有的源于我自幼随軍時接觸到的父親那一輩軍人,比如陸平凡的恃才傲物,牛滿倉的農民式的智慧,撷取于我父親所在部隊的幾名基層軍官;有的源于我在連隊當兵鍛煉時的戰友袍澤,比如擔任連長時的秦漢勇關起門來的嚴格要求和打開門時的護犢子,像極了我當年的營長;有的來源于我擔任軍事記者時走近過的一些人物,比如劇中的老一輩軍人鄭源“鄭二杆子”有着嚴厲果斷的指揮風格和軍隊不能死于和平的強烈憂患意識,他身上有我當年采訪過的一些從戰争年代走來的我軍指揮員的影子。”

——這印證了我的判斷,鄭源不是反面人物。一千個讀者心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但不能把哈姆雷特解讀成比篡位的叔父還壞的人吧,就不能歪曲原意到離譜。

顧一野,不是從一開頭就算無遺策,也不是一直是一個成熟職場人。

他的職場不算太順,雖然有部分是領導們的問題,也有部分是他自己的問題,如果他能克服這些缺點,以他的能力,職場之路本來可以更順利(當然他這些缺點是劇情、人物塑造的需要),幸好他到後來也有所意識和克服,所以能升任高層。全劇他也在成長,理想信念原則從未改變,但會更成熟地為人處事。

這部劇非常主旋律,非常正面,描寫的是陽光下有陰影,前進路上有曲折,而不是全然的暗無天日、好人受打壓,也非常有職場現實意義,我們可以從劇裡很多人的經曆中吸取經驗教訓。不能把這個世界讓給你瞧不上的人,那你需要有實力,有技巧。如果你明白要怎麼對領導、怎麼對同事,對什麼樣的領導應該采取什麼樣的應對策略,那你的職場晉升之路會更順暢。

...

...

...

...

一、怎麼看鄭源等軍隊領導

上文把鄭源的胸襟氣度看低了。最近一些分析文章,都把鄭源看的比較負面,主要原因是他給高粱開金手指,而對顧一野重視不夠,讓大家不滿了,一些人認為軍隊中的不正之風問題,鄭源是根源之一,用人不當(用了宋建設、陳大山等人),等等。

鄭源總體上,還是一個相當優秀的我軍老将,對國家對軍隊的愛毋庸置疑,是比較能與時俱進的老革命,一直清醒地認識天下雖安、忘戰必危的問題,說他是和平派完全不對,他一直在夙興夜寐持續學習思考,着力提升我軍的現代化水平、實戰能力,海灣戰争、南斯拉夫使館被炸事件讓軍方高層看到現代化強軍路的必要,都是以他為代表以他之口來說出的。是他請外國特種兵陪練,拓展我軍視野。他善于鼓動軍隊士氣,也勇于跟上級提不同意見(比如修戰備公路,而不是先修營房,後者更能得到下級将士擁護,他這完全是出于公心和戰略眼光)。在女兒本來因親屬回避而調走去文工團,可以避免戰場巨大風險的時候,還是為了避免被認為領導孩子就不上戰場,生生把女兒拉回來,這裡也突出了他的克己奉公。然而孩子上了戰場又擔心糾結,這是真實的人性,沒有把人寫成高尚全。

當然,他也有人性的弱點和局限,比如用人上,很多決策是有問題的,有時感情蒙蔽了理性判斷,隻能說沒出根本性錯誤(顧一野退兵退伍,總算挽回了)。他比較講老感情,對德和能不配位的陳大山、宋建設,因為是跟他出生入死的老兵,雖然有時也批評他們,但還是讓他們憑老資曆升遷到師長;遇到自己女兒和準女婿的事,就有點感情大于理智,自己有時都不能完全意識到;對桀骜不馴又驚才絕豔的下屬,并沒有破格提拔;樟木火車站兩個新兵的行動,其實完全符合他将演習當實戰的思路,他卻同意将他們退兵。

總體上,他不是沒有“識才的慧眼、愛才的誠意、用才的膽識、容才的雅量“,但是,又程度有所欠缺,對顧一野是既欣賞又有偏見,不把他看作自己人,不是打心眼裡喜歡。從劇情設定工具的人角度,他得助攻高粱、略有壓制顧一野,才能使二人發展比較平衡。和平年代的軍旅劇,沒有貫穿全劇的敵人對手(Y戰和反恐都隻是很短一段),隻能以領導施加的阻力來增加矛盾沖突。但這又恰好是比較真實的職場情況。

其實本劇中,沒有一個絕對的反派,隻是大家身份地位、視野格局不同。

宋建設等和平派,是認為國家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大仗打不起來,備戰程度不用那麼高,武器還可以省着點用,也是出于好心和他們認為的正确。

即使是劇裡最差的領導陳大山,他繼承的是南泥灣精神,艱苦奮鬥、自力更生。但這種精神,在新時期下屬于撿了芝麻、丢了西瓜,抓不住重點。當年那是沒有外部補給來源隻能“自己動手,豐衣足食”,而現在軍隊主業是練兵備戰。

上将劉亞洲曾寫過“有些觀念看似正确,實則非也。觀念的改變是最根本的改變。中央電視台軍事頻道曾花很大篇幅宣傳某部隊養豬種菜的事迹,地方上有人不禁問:難道國家大把的軍費是用來培養飼養員的嗎?”陳大山就是我軍部分人員曾陷入這種誤區的真實寫照。

還有一個軍隊經商的曆史背景,在劇中沒有展開。1985年,軍費經費緊張成為一個突出問題。1985年5月,國務院、中央軍委批轉《關于軍隊從事生産經營和對外貿易的暫行規定》,鼓勵軍隊軍隊從事生産經營和對外貿易。國防部長張愛萍極力反對,認為是自毀長城。實踐中也發現允許軍隊經商問題極大,從1991年政策逐漸收縮調整,到1998年徹底停止軍隊一切經商活動。陳大山是1999年轉業。

我們軍隊主流當然是好的,“向前向前向前,我們的隊伍向太陽。”軍隊的領導,從聶長勝、鄭源、陳大山、宋建設、陸平凡、秦漢勇到張飛,都有着一顆為國為軍為民的心,雖然都是有七情六欲有局限性的人,有人公心強一些,有人私心稍重一些。

張飛願意為救顧一野而死,秦漢勇願意為給顧一野高梁擔責而被降級,宋建設也是戰場受過傷的老兵,願意派摩托送阿秀和張飛再見一面,身為人質還要不屈不撓奮戰,鄭源更是從始至終反對部隊訓練和演習弄虛作假花拳繡腿,要求實戰演習向實戰靠攏,和顧一野的思路完全一緻,而且不斷學習他國先進經驗,将跟不上潮流的人淘汰出局。

隻是最喜歡顧一野的張飛犧牲了,最欣賞顧一野的陸平凡調走了,顧一野長期在陳大山、鄭源手下,這也是職場的無奈。遇上欣賞自己、能指點自己的領導是人生幸運。

二、怎麼看鄭源和顧一野的三次相遇?

天生這麼紅的分析,有的我不完全同意。

從鄭源角度分析:

第一次顧為退兵找師長未遇,我覺得隻是為了讓高和師長結緣的巧合,也說明顧從來是靠實力不靠運氣,甚至運氣不是很好。如果師長在,可能會喜歡這麼硬氣和大膽的顧,因為他自己也是這樣的人。鄭源并不是那種玩弄權術,喜歡拿捏下級的領導,還是堂堂正正,下屬在他那要憑本事說話的。顧還是個小兵,他都身經百戰了,怎麼會覺得自己駕馭不了顧呢。

第二次顧為調夜老虎連找師長,這一段很精彩。

鄭源的表現,有高超的領導技巧(從傳統的領導藝術角度看)。

簡單說這過程:

顧一野擅自闖入,幹部攔着他,鄭源說“攔着他幹什麼,讓他進來。”顧一野說出要求調到夜老虎連,鄭源說“你請調的方式很特别啊。”顧一野說“我來當兵就是為了夜老虎連,我不想呆在720團。”這話一出,秦漢勇吼“顧一野”,鄭源說“你吼他幹什麼,讓他說”。

鄭源說“想去夜老虎連的人多了,你有什麼本事,讓我把你調過去?”顧一野說了自己的情況和現有成績,鄭源說“你小子口氣不小啊,膽子也不小。”鄭源說的很坦誠,“你這一手讓我喜歡,也有點讨厭”。然後對陳大山說“看見了吧,你這是卧虎藏龍啊,人家心氣比你高。”

對顧一野,他既愛才,給基層戰士表現的機會,從中發現人才,不能把直接找他提意見訴求這個渠道堵死,但是也不能過于鼓勵這種特殊方式。軍隊中一般是嚴格的科層管理,但也允許向更高級領導直接反映情況,高級領導也希望有這個渠道,避免信息的層層衰減和扭曲。顧第一次夜間打靶就有不錯的成績,他實際是欣賞的,但沒同意調動,一方面是那時顧的成績還沒到進入夜老虎連的資格,另一方面他是想讓鋒芒太盛的顧吃吃苦頭,挫挫銳氣,這樣的人本來就驕傲,不能讓他太一帆風順産生驕縱。這也是領導考驗磨練人才的一種方式。他對顧一野說”你出招,我就得接招。“這表明他對基層戰士也還是尊重的。帶兵的人,喜歡兵有血性、有精氣神。

對陳大山,他說“你這是藏龍卧虎”,既肯定顧一野,也肯定陳大山的隊伍,但接着說“人家心氣比你高”,是借此敲打這個老部下,因為他對陳大山的能力并不滿意,重搞經濟搞後勤而訓練不拔尖,希望陳大山在訓練上能抓得更好。

這段對話裡,他對下級從團長、連長到戰士,都是又拉又打又揚又抑,既肯定、給面子,又要讓他們看到自己不足,激勵他們繼續發奮圖強,這也是領導平衡的藝術。

在傳統的領導方式下,鄭源的領導藝術可算優秀。不過更現代的領導方式,有不同的處理方法。什麼樣的人有資格進入優秀連隊,是不是能從各連隊訓練尖子中選拔,也應該有标準。這就像各單位員工的跨部門調動,應該有内部招聘機會、标準和程序,而不是取決于領導一時的裁斷。鄭源還是比較滿足于這種自己高高在上裁決的人治。

第三次鄭源的表現無可指責,是一個優秀的領導,對傷亡這麼大的英雄連隊,他來慰問撫慰,也是領導的職責。他也很心疼于傷亡,但作為身經百戰的老兵和将領,要重新鼓舞将士們的精氣神,讓他們再活過來,不要沉溺于傷痛,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

特别是他對顧一野的寬慰是非常高明的心理疏導,顧一野總覺得老班長是為他救他犧牲的,但鄭源指出不僅是為他一個人,還為了一連的戰友,而且你也同樣豁出了自己的命去救他們,你已經做得很好了,特别是他強調老班長對那十三個戰友他一個都不認識,這十三個人你也一個都不認識,意思是他救你,也不是個人恩情,不要因為自己活着而有歉疚感和負罪感。

這個開導非常有效,顧一野一直憋着的眼淚流下來了,然後也舉杯喝酒了,喝完一杯還主動倒了一杯。原來他是喝不下去酒想請假走的。這就是轉變,有了一點點釋然(當然不可能完全釋然)。

這段還說鄭源和顧一野的矛盾的,真是睜眼瞎,選擇性無視。

顧一野這三次職場表現:

第一次沒什麼問題,在退兵這種決定性關頭,他必須拼盡一切,他用的是合理手段。

第二次當着連長團長跟師長請調夜老虎連,這絕對是職場大忌。一般來說,這都需要悄悄運作。

在一個公司内想換個部門,你得有足夠的工作業績,跟自己想去的部門的領導談好願意接收自己,再來跟原來的領導談,讓他放人。這就絲滑了。

顧一野這确實有點初生牛犢不怕虎,一往無前,帶着不通世故的天真莽撞單純,無所畏懼,他以為自己足夠優秀,能一擊必中,志在必得,但有沒有想過如果不成功,會不會讓現在的領導給自己穿小鞋?我想也許他相信他的連長、團長不是卑鄙小人。

秦漢勇是個好領導,級别不高胸襟很大,雖然當時驚訝,心裡倒是不在乎不反感,而且還有個特殊原因,他自己就是夜老虎連出來的,他自己都喜歡夜老虎連呢。

陳大山肯定很不高興,不過後來顧一野訓練尖子、戰鬥英雄,在他手下一直給他争光,他也需要這樣的優秀中層幹部幫他出工作成績。他不算壞人,可能也沒故意給顧穿什麼小鞋(安排關系戶隻是因為顧的營是尖子營,那是看得上看得起)。隻是肯定不把顧當自己人(和鄭源一樣),晉升也絕不會讓他優先,能按部就班晉升就不錯了(可能到了不提說不過去的地步才提)。

第三次,天生這麼紅分析的很對。顧一野這倒酒于地的舉動是不妥,在領導心裡絕不是加分項。我們都能理解,因為顧一野更敏感,所以比戰友們更傷心,但是領導也難過,是來慰問安撫大家的,戰友們誰不難過,憑啥你不聽領導的話?幸好高粱還提前跟鄭源講了顧在戰場上的英勇事迹,展示顧寫的”生死在一起“旗子,所以鄭源也能理解顧,不怪罪他,還肯定和寬慰他。

還有人認為鄭源如果也先帶頭祭奠死去的戰友就好了,但這樣的話,是不是有點浪費酒,當然也不是不好。從職場的角度,也許有時領導考慮不周,這時最好也不要當衆指出或違逆領導,可以事後單獨和領導溝通。

一般人,絕不要這麼特立獨行,不給領導面子。隻有少數心胸寬廣、愛才如命的領導能容忍這樣的下屬。一般領導要為這不喜歡你,也不算領導的錯,這是人性的弱點。

看到寒眼看傳媒和一些人理解為顧一野倒酒于地是和鄭源決裂,不滿于鄭源在戰争中陳腐的戰術等,這實在是想多了。在那時的我軍能力條件下,大概也就是那個傳統戰術了。

三、顧一野的問題所在和成長

顧一野是個非常真誠的人,不卑不亢,不以職位論英雄、改變自己的态度,他沒有瞧不起職位不高的老班長,在師長團長面前也不緊張不畏懼。他對自己瞧得上的人态度好、虛心請教(對張飛、對陸平凡),對自己瞧不上的人不願意應付。他對秦漢勇很有意思,他因為情詩被秦叫去,秦說他自以為是罵了一通,結果他誇了一句領導口才越來越好,領導擡腳差點想踹他說領導您接着泡,這情商不低啊。他明白秦是刀子嘴豆腐心,教訓你實際對你好的領導。但後面打夜槍就嫌秦隻會帶傻練不如陸平凡有科學方法。他對陳大山是一向挺不屑。

顧一野為了陳大山安排的關系戶導緻黃天威重傷非常生氣,不惜冒着終結自己軍隊理想的風險和陳大山慷慨陳辭,然後向李少兵遞交轉業申請,這一段演得非常精彩。顧一野這是要做英雄,豁出去甯願不做赢家了。

但是從職場來看,除非你的上級、上級的上級都是這麼是非不分,你覺得毫無出路,決心辭職,否則還是可以走正規途徑向上反映。和上級撕破臉,除非像劇裡陳大山調走,否則就算你換到其他部門,其他部門領導也得掂量,願意接受你是不是會得罪你原來的上級。

有的人說如果這時不是發生南斯拉夫炸館事件,鄭源不會舍得讓陳大山退伍、留下顧一野。我覺得這仍然是低看了鄭源。

鄭源跟陳大山說:顧一野是你們全師對現代化戰争研究最深入的營長。從海灣戰争以後,鄭源也一直在研究現代化戰争,他一直強調忘戰必危,炸館事件頂多是讓他加劇了緊迫感。而陳大山這種認為戰争風險不大的和平派,也是軍隊中一種代表性的思路。

顧一野很長一段時間存在的問題,是堅持自己認為是正确的原則,不太在意領導的看法,認為隻要自己業務能力強、工作業績好,行得端坐得正,領導能奈我何,簡言之就是自我中心,恃才傲物。

顧一野追求的是他的理想信念,服從的是他内心的指引,他認為的大道正道。因此,他不太在意别人的看法,不管是領導的還是同事的。他對規矩、規則和潛規則(人情世故,職場規則)其實是無視的,從新兵時不讓談戀愛,到服從領導(領導敬酒得喝)。娶阿秀,也是求内心的心安,而不是表演給任何人看。

當然從劇中的人物塑造看,這種個性是很值得敬佩的。

但是從職場的角度,就是很不利于自己職業發展。

他這毛病其實是很多有才華、有能力的人的共性。越有才華、有能力的人,越容易自我中心,覺得我把工作做成了就行,不考慮領導的面子、情緒。而能力弱一點的人,可能還更多會琢磨怎麼迎合領導。

但人是社會關系的總和,要提拔,既需要能力、業績,也需要領導的認可。就看你工作的環境中哪個更重要了。你的工作崗位的業績,是不是非常硬。比如在劇裡訓練場上,比武你就是尖子,比如在商業企業中,你能不能銷售業績更好。如果有這種可以量化的、無可争議的業績,你也更有硬氣的資本。即使有,如果你還能處理好和領導的關系,升遷會更順利。對你瞧不上的領導,你也得尊重,面子上過得去。否則,部隊這些領導真還算好了,遇到私心重人品差的領導更有你小鞋穿的。

因為陳大山差點辭職的顧一野,在這事後更成熟了,我感覺他是再次明白要做赢家、不做英雄,明白自己犯不着跟這些他瞧不上的人較勁,哄着點領導就完了。

比如湛藍行動前和李少兵一起哄宋建設,讓宋建設心甘情願讓他指揮。把領導哄好了多重要,營造一個有利于自己發展的小氛圍。經此一戰,顧一野給宋建設長臉,宋建設肯定能把顧一野看成是自己人了。

最後紅藍軍主帥親自上陣肉搏,一通激戰,顧一野被高粱打趴下,然後顧一野看高粱和江南征擁抱,還笑得很欣慰。

回應了第一集顧一野說的,如果當作敵人,已經有絕對優勢時補槍就完了,當作戰友才會打一架,體現尊重。這時鄭源偏向女兒女婿也是人之常情,再讓高粱輸徹底了,女兒婚期還要拖到啥時去?反正紅軍已勝利,主帥單挑不影響大局,所以顧這一架必須故意打輸,給友軍面子、給老戰友面子,讓初戀趕緊嫁出去,讓領導高興,利于團結。還不能讓得太明顯,必須顯示全力以赴後被打敗。

很欣慰,顧一野,你總算政治上成熟了,會做人了,這才是顧全大局,能綜合平衡兼顧各方面關系,是可以提拔做軍區參謀長、司令員的人才。

來自底層混過社會摸爬滾打過的高粱,比清高的顧一野會做人多了,比如禁閉室那裡,他對宋建設說,“宋股長,這又給您添麻煩。我們副連長跟我說,這次事挺嚴重的,但是我覺得不至于。殺了老鄉的豬,賠人錢嘛,我的津貼都賠給他。宋股長您人又好,講原則又講人情,這個高高舉起輕輕落下的,關愛手下的兵嘛。”這馬屁拍的多自然,要不是有上面的壓力,領導真要給他這個人情,不嚴重處理了。

但是後來因為自己本事大了、翅膀硬了,攀上軍長有後台了,高粱明顯更傲氣了。最後敢這麼對觀察組,也是心裡知道觀察組領導是自己準嶽父,不會把自己怎麼樣。

這倒是比較有趣,顧高兩個人都稍微有點往對方的樣子活。

有的說“運氣是實力的一部分”。職場确實如此。你進哪個單位/公司(有人的公司發展壯大極為成功,有人的公司破産倒閉),到哪個部門,幹的是能出績還是坐冷闆凳的活,是否遇到欣賞你和你思路一緻的領導,等等,天時地利人和,都會影響你的職業發展。

戰場上,更需要運氣。比如一連比九連總體上訓練中更強,但上戰場作為先頭部隊踩了雷好像死傷比九連還嚴重,九連就是去救他們剩下的人。這時訓練強也不管用啊,命不好。

看顧一野的經曆,不禁遺憾他除了對Y戰争一戰成名(見為什麼鄭源說顧一野桀骜不馴,為什麼說他是傳奇?),後來雖經曆反恐等小型戰鬥,沒有真正的戰争,所以他的優勢發揮還不那麼顯著。紅軍有很多非常年輕的“娃娃司令”,甚至有20歲的“娃娃師長”,那是戰場上真刀真槍,有指揮才能的人能立刻脫穎而出。而和平年代,部隊升遷也得按部就班。

顧一野是小處不算幸運大處算幸運。當然劇裡小處讓他不夠幸運是為了增加矛盾沖突、情節的曲折性,不過對于他的個性來說,這種劇情設計也很有現實性,是藝術的真實和生活的真實相統一。大處,是他的奮鬥方向和我軍現代化強軍路完全一緻,他終究能脫穎而出,實現人生理想。

劇裡高粱是幸運的,當上鄭源的勤務兵和娶了鄭源的女兒是他最大的運氣,他一直以最優秀的人為榜樣/對手激勵自己,去追趕他,也讓自己變得更優秀。

讓領導能充分了解你,最重要的當然是做出業績,有時也需要機遇。領導并不可能明察秋毫無所不知,對你可能了解一些但信息不全面,有時你就會因此吃虧。

比如鄭源不認為顧一野會是個好丈夫,還是因為對他的性格不了解,隻看到強悍的一面,看不到他溫柔體貼尊重女性、為别人着想的一面。但對高粱他更了解,做飯手藝好,也勤奮上進,他覺得會是個好丈夫。

鄭源對顧一野存在誤解也不奇怪,顧一野确實太特别了。放眼鄭源的全軍沒有第二個他這樣的人。(在文藝作品的人物塑造上也是很獨特很有新意的,不一樣的高幹子弟)如果隻看到他的一些舉動,可能會引起誤解。還是說第二次見面顧一野提出要去夜老虎連的事,找領導要求調動的太多,但以這種方式的獨一無二。不了解他的人,可能會覺得他太驕傲,目空一切,為達到目标不顧一切的瘋批勁兒,根本不考慮人際關系的愣勁兒,太急功近利急于求成。

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時間長了上上下下基本都知道顧一野是什麼樣的人了。但是理解程度還是有差異。我在 王牌部隊中的階層有壁 寫 過, 張飛是很短的時間就看出了顧一野品性的難能可貴和巨大價值,高作為對手和戰友後來也充分理解了,但牛滿倉和顧戰友這麼多年,始終不能完全理解他的價值。

有意思的是,鄭源和女兒談顧和高時說了一句,“我怎麼不知道?我就是那個在平凡的泥潭中苦苦掙紮的人。”他都師長了,還覺得自己在平凡的泥潭中苦苦掙紮。領導也有領導的苦惱。

五 、怎麼看最後大家的職位去向

顧一野:集團軍副參謀長

高粱:特種作戰學院副院長

鄭源:退休,轉聘軍改辦顧問

秦漢勇:集團軍軍長

宋建設:集團軍副軍長,提前退休

陳大山、姜衛星、牛滿倉:轉業

這個結果,是不是挺令人滿意?是不是發現,我軍高層領導還是知人善任的?

但感覺有的網友的解讀偏激偏頗了,比如:

...

給鄭源扣了一下和平病頑固派的帽子,真是謬以千裡,說反了。我在第一部分“怎麼看鄭源等軍隊領導”裡已寫了,鄭源不是和平病頑固派,陳大山和宋建設是。領導對人員的判斷看來和我一樣。

提前退休,是對能力不行的人,早點空出位子。按時退休,是對基本滿意的人。退休後還轉聘返聘,那是極大的肯定。上面還讓鄭源發揮餘熱做軍改辦顧問,可見挺認可他,是大體符合強軍方向思路的有經驗的老同志,所以有的說鄭源一派“倒台”之類,根本不對。

秦漢勇,最早就是顧一野的連長,除了張飛最喜歡顧一野的基層領導。天生那麼紅說秦是個真心對待下屬的老實人,被顧一野反複打臉也沒怨言。其實這不僅是老實,作為領導,是胸襟開闊,任人唯賢,宰相肚裡能撐船,一切出于公心而非為個人私利才能做到這一點。前面我說鄭源在 “識才的慧眼、愛才的誠意、用才的膽識、容才的雅量“上還欠缺了一點,反而看似不那麼精明的秦漢勇更加具備這些品行。

他願意為下屬扛責任(他幾次因為扛責任而降級,野豬那次甯願自己被降為排長也要保顧和高,宋建設不同意),非常正直,雖然似乎原來帶兵方式偏傳統(剛在九連時是頑強訓練的老一套),但願意聽取下級意見。這樣的領導,哪個下屬不愛戴、願意為他赴湯蹈火呢?(他就是 “視卒如嬰兒,故可與之赴深溪;視卒如愛子,故可與之俱死。”)上級其實也會欣賞這種敢于擔當的人。

而且他娶了趙紅櫻,這麼多年水平肯定也有進步(一個層次更高的妻子,不僅是人脈上能幫他,更能在思想、方法上指點他)。

所以他當了軍長,是同年入伍軍官裡職位最高的。可能會讓人覺得有點意外,然後發現他的優秀之處,前文都有伏筆。這人看起來憨厚,其實可謂大智若愚,這就是當一個好領導的大道正道。婚姻家庭和職場都是赢家(和趙鬧過矛盾,後來又恢複恩愛)。

顧一野,是所有同年兵中職位最高的,充分說明從上到下都看到了他的才華。

而且秦是軍長,顧是副參謀長,顧年輕好幾歲,再過幾年顧升參謀長、接軍長的可能性非常大,前景光明。

還有一點,顧一野娶阿秀,在軍隊中絕對從上到下看他,都是加分項。顧一野從當新兵時就是鋒芒畢露,讓别人不得不服又有點羨慕嫉妒恨的那種,當着團長連長跟師長請調夜老虎連,雖然在他是堂堂正正為實現自己理想不繞圈子不私底下運作,一切公開透明敞亮,但會給有的領導感覺太急切,負面一點說好象為了向上爬不擇手段,還有在軍演中憑實力說話,不給提職關鍵期的高粱老牛姜衛星放水,顯得不夠哥們義氣,但他娶阿秀,所有人看到他是有情有義,勇于擔責,絕不是自私自利,隻顧自己,踩着别人上位。連高粱老牛所有不服他的人,這點都得豎大姆指,心悅誠服。當然這是一個by-product,這個效應根本不在他考慮範圍之内,這就是人格魅力的自然顯現。

陳大山、宋建設,思路不适合現代化強軍方向,退休和提前轉業。

高粱,能力更集中于特種兵專業領域。而且考慮到他的傷殘,讓他轉入院校,也是一個照顧。

雖然很多人抱怨職場,領導不公、懷才不遇,等等。但放眼望去,其實絕大多數組織中,職級更高的人、提拔更快的人,平均來說就是比提拔慢的人更有工作能力。一個組織要達到組織的目标,必然要任用能更好幫助組織實現目标的人,否則這個組織就會失敗。所以,長期、平均來看,提升自己的能力是正道,能力最強的人,不管哪個領導在位,都要用啊。

不管作為一個職場人,還是作為一個粉絲,如果老是憤世嫉俗,PTSD心态,隻看得到領導的缺點,看不到自己的缺點,嫌領導沒給自己公平待遇,把一切自己遇到的困難都歸結為派系鬥争自己受到打壓,這種心态不是利于自己成長的。一方面有為才能有位,自己要做出成績,讓領導刮目相看,另一方面也要适當和領導搞好關系,不逆龍鱗,非原則性問題就盡量服從領導,原則性問題領導錯了提意見也要講究方式方法,跟同事也要融洽相處,給足面子。這樣自己才能更好進步。

不管是顧一野,還是肖戰,在職場上最後都是我們的榜樣。抓住每一個機會學習,讓自己發光。

總結就是,一個人既要有真本事,憑本事吃飯是正途,但也要适當和領導搞好關系,不吹牛拍馬、拉幫結派、依附某個領導,也要給領導足夠的尊重,有技巧地處理和領導的關系。這才能讓自己成為職場上的赢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