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朋友圈安利去看了這部電影,确實是意外之喜。《向着光明那方》和《小王子》走的是同一個路數,“給大人看的童話”,七個小故事分别叙述母愛,成長,自強,堅守,兄弟,親情和生活。就像開篇電影引用梅老師的那段話:“為童年獻上溫暖、美好是把一個人美好、健康的一生獻給他自己,也獻給世界。我們不愁未來還有多少艱困和意外,因為我們總有信心為它增添昂揚和詩意。當孩子和成人都能靜悄悄的坐在這樣的故事前凝視和聆聽,我們便以相信一切都會那麼有希望!”作為中國的第一部繪本型電影,它做到了,給孩子帶去了快樂,給大人帶來了初心。
客觀來說,故事的質量參差不齊,比如第三個故事《小火車》,導演有些用力過度。從頭到尾我都沒弄明白,小孩的父母有沒有死,他走出的是家鄉被毀,父母逝去,身體殘疾的三重陰影還是在父母的鼓勵下走出身體殘疾的陰影。如果我這個成年人都沒能理解,那怎麼指望涉世未深的孩子去看懂這個故事呢?第七個故事《冀娃子的星期天》,能看出導演沒有處理好細節問題,劇中人物的重慶話不夠标準,讓我一度以為描寫的是安徽人或者江西人,而男主角父母開的黃焖雞米飯特色性也不足以代表重慶,這點和《肆式青春》差的很遠。這家黃焖雞米飯裡不僅賣黃焖雞,還賣三鮮混沌、湖南米粉、重慶酸菜魚……伴随着不标準的口音,我全程在猜着到底是哪個城市的一天,考據不夠仔細,會給劇情帶來緻命的硬傷。
當然瑕不掩瑜,在整部電影裡處處透露着光和一樣,我能找到綿綿流淌的回憶,奇境夢幻的浪漫,遐意生活的甜蜜和童真可愛的幻想。在孩子看來是七本繪本,在大人看來一個個童話觸及的卻是人類社會最深層次的話題。《螢火蟲女孩》模仿《螢火之森》,卻用着村上春樹式的口吻探讨這“空間”和“距離”之間的關系。《外婆的藍色鐵皮櫃輪椅》全程第三人稱叙述,娓娓道來,記錄外婆人生的最後時光,沒有提及一次想念,但想念之情溢于言表,令人潸然淚下,仿佛也看到自己童年時代陪伴在身邊的老人。《蒯老伯的糖水鋪》說出一種堅守和孤獨,老人開着糖水鋪,真實的記錄每位客人,忙忙碌碌的一天裡每個人都行色匆匆,落下的生活剪影卻填補了老伯心中的空白,沖淡對孩孫的思念。繪本本身就有很大的發揮空間,再配上電影獨有的鏡頭語言,這種觀影體驗很高級。
可惜這部電影排片太少,豆瓣上映四天因為觀影人數太少,都無法出評分。在這個商業片充斥視野的時代,如果想尋求一片内心的甯靜,想去追憶似水年華,可以去看看這部給大人看的繪本,《向着光明那方》。
童心
©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
近期熱門文章(Popular Articles)
該作者其它文章(Other Articles)
四年前《情書》第一次在内地重映時,我也曾抱着同樣的感情,以“頭頂的蒹葭和窗外的明月”之名在中原大地上獲得一絲内心的安甯。回首望去,一千多個日夜已消逝,當年陪伴在身邊一起看情書的人也已相隔萬裡,物是人非。說來也巧,手頭正好有一本剛剛購 ...
四年前《情書》第一次在内地重映時,我也曾抱着同樣的感情,以“頭頂的蒹葭和窗外的明月”之名在中原大地上獲得一絲内心的安甯。回首望去,一千多個日夜已消逝,當年陪伴在身邊一起看情書的人也已相隔萬裡,物是人非。說來也巧,手頭正好有一本剛剛購 ...
到現在為止,宮崎駿在内地還從未上映過的吉蔔力電影隻剩下《起風了》、《魔女宅急便》和《風之谷》。在宮崎駿的電影世界裡,童話有兩種表述方式:易懂的晦澀故事、晦澀的易懂故事。這也讓宮老爺子的電影藝術呈現兩極分化,像《哈爾的移動城堡》、《千 ...
一部偉大的作品,其偉大之處在于即使碰上了不那麼美好改編,也難以掩蓋它内核的深邃,手冢治蟲顯然就是有能力做到這點的人,《火之鳥》顯然也是擁有這樣水準的作品。而新時代的這部《火之鳥:伊甸之花》至少也說明了兩個問題:進入新世紀的日本動畫總 ...
可能是個人的欣賞程度沒有那麼高,相對于去年的奧斯卡最佳動畫長片《你想度過怎樣的人生》,《貓貓的奇幻漂流》雖然隐喻衆多、制作精良,但對于生命和個人意志的探讨卻遠遠沒有宮崎駿生涯末年的作品高效,也并未獲得國内觀衆的一緻好評而淪為冷門佳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