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经很久没有被一部电影打动哭了,高志森的能力和地位绝对被电影界低估了,虽然拍的确实少也参差不齐,但是就这部和鸡同鸭讲花田喜事几部喜剧加一起,他也都应该算得上是香港第一名的讽刺好手和世俗观察者,更是深谙调度和戏耍观众情感的好手。也只有喜剧拍到炉火纯青的导演才能拍出这样的悲剧。有时候我想,王家卫的地位能这么高,一是和他相对稳定的高质量产出有关,但更可能和他电影更通俗,西方观众理解没有门槛脱不了干系。而东方电影界更是长久以来依赖西方的电影评价体系,对于其他的导演自然关注度就不会太高。
这部电影是对南海十三郎一生的综述,其实往大里看,更像香港和广州两地的悲情城市,不过或许更像悲情编剧。确实像他这样的天才很难从世上立足,尊严太高,能力太大。又是一个戏痴,情痴。经历了三十八年的老天赏饭之后,裹挟在时代里,他的人生屡受打击。从香港饱受落魄,没人愿意找他写戏的时候他选择回到广州,结果一到就看到了自己到初恋,于是跳车,成了个疯子。于是开始各种游荡。可是后来,不幸与不幸纷至沓来,接踵而至,或许就是他天赋异禀的代价吧。明明徒弟找到他,眼看生活马上就要变好了,结果徒弟在新戏的首映之夜心脏病突发死了。明明在寺庙已经恢复了些理智,知道自己父亲被当成地主打倒,最后绝食而死,连看自己长大的家仆也被人用胡椒面搞瞎了眼睛,终于骆驼被压倒,彻底疯掉,流浪街头了。如此天才的一生就这样结束了,在这一生里,他左脚的鞋被英国人抢了,右脚的鞋又被日本人抢了,剩下的东西又剩了多少呢?不过他或许也活的确实通透,因为他坚信人不要看太清楚。不过他或许是中国最后一个文人风骨的人了吧。他和唐涤生或许不单单是粤剧最后两个天才,更是中国戏曲界或许乃至文学界最后两个天才了。只不过天才的命都不好,天才也得大量看前人的东西,得热爱,得痴才可以是天才。不过后来,随着香港的发展,所谓四大才子,四大天王,包括影视圈一众名流,都没有像他这般风骨的了。是啊,因为风骨不能当饭吃,他只能让你饿着肚子比别人活的明白一点。所以本剧献给香港所有编辑吧。因为就算时代不同,我们也永远会活在他们的作品里,永远会感受到、或者亲自践行他们灵魂里那点闪耀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