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點回想起回國後待在家裡那段時間的狀态,當時很焦慮,後來邁出第一步,接下來便是被裹挾着沿着不甚清晰的道路往前。有時候希望自己有無視世俗眼光的超然心态,但那又意味着和已經被訓練了二十多年的價值觀和思維方式背道而馳。

也許主角同樣有這樣的心态,從北京回到家鄉後一直在掩飾自己的失敗,懷着巨大的心理落差和一事無成的負罪感每天面對父母、親友、鄰裡和老同學,企圖用拍一部電影來緩解這種脫離主流軌道的無形卻無比沉重的壓力。我以為這次他會成功,尤其是當本來對拍攝頗有微詞的父親接過過世母親的角色完成補拍,轉過身的那一幕,至少我覺得他能夠些許地扭轉頹勢。然而,他又一次失敗了。隻不過這次,那些親近的人也陸續離開,既有地理距離,也有天人之隔。最後的一幕,當年的女同學重新組建了家庭,與已經成為出租車司機的他一道堵被在路上,熒幕上的主角面無表情。但他其實很清楚,他們之間的距離,遠不止一條車道線那麼簡單。

回過頭來看,片名叫做走走停停,但實際上導演更多地是在表達“停”,尤其對于如今越來越龐大的中年失業群體,停下就意味着來自經濟和心理上的雙重壓力,意味着與之前積攢的業内資源和社會關系的永久告别。但應該用什麼樣的心态去面對這種情況,本片并沒有給出一個答案。我覺得比起用何不食肉糜和偉大歌頌來惡心人,留一個問号反而更好,至少更誠懇。近兩年探讨新時代中年危機的題材也逐漸多了起來,這個算拍的挺不錯的一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