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錢文忠集:天竺與佛陀》是作者關于佛學研究的論文選集,共15篇。

作者錢文忠曾跟随季羨林先生學習梵文、巴利文、吐火羅文,

并曾到世界佛學研究中心德國漢堡大學留學,可以說是站在了世界佛學研究的前沿。

書中有意思的一篇文章“佛教社會功能四題”,錢文忠教授總結了佛教的四個社會功能,

即:1,超社區的凝聚功能;2,超專業的教育功能;3,超事相的撫慰功能;4,超界别的攝護功能。

現代社會越來越複雜,努力的無奈和比較的煩惱與日俱增。

社會的交往發展帶來,有太多的苦惱,太多的痛苦,

而迷茫人常去的地方——寺廟,也算可以讓人得到撫慰。

這裡接待過若有所思的古人,今天仍然接待着他們已經邁入網絡時代的後人。

這裡的撫慰功能是暫時有效的,出了此地,煩惱依然圍繞,入了此地,煩惱沒有消亡

錢文忠,1966年6月出生,籍貫江蘇無錫。1984年,考入北京大學東方語言文學系梵文巴利文專業,師從季羨林先生。大學一年級起,開始撰寫并發表學術論文,獲“季羨林東方學獎學金”一等獎。1980年代中期,留學德國漢堡大學印度與西藏曆史文化學系,主修印度學,副修藏學和伊朗學。1990年代,居家自修文史之學五年。1996年,入複旦大學曆史學系任教。現為複旦大學曆史學系教授,中國文化書院導師,華東師範大學東方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員,北京電影學院客座教授,季羨林研究所副所長,北京大學《儒藏》精華編編纂委員會委員。著作有《瓦釜集》《末那皈依》《季門立雪》《天竺與佛陀》《國故新知》《人文桃花源》《玄奘西遊記》《巴利文講稿》,譯作有《繪畫與表演》(合譯)、《唐代密宗》、《道、學、政》,另有資料編集與古籍整理十餘種,發表各類論文一百餘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