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重聲明:本文為原創首發,文責自負。


少年時看電影《甜蜜蜜》,為偶像黎明和張曼玉的浪漫而又凄然的愛情故事而喝彩。成年再看《甜蜜蜜》,才體會何為,“曾經年少愛追夢,一心隻想往前飛。行遍千山和萬水,一路走來不能回。”

...

96年電影《甜蜜蜜》


大城小愛的甜蜜蜜

電影原本取名《大城小愛》,但因為編劇喜歡鄧麗君的歌曲《甜蜜蜜》,再加上籌拍電影的時候,傳來鄧麗君在泰國病逝的消息。本着對鄧麗君的敬意,将電影改名為《甜蜜蜜》,同時在電影裡穿插着鄧麗君的歌。

故事從1986年3月1日黎小軍自天津坐火車來到香港去投靠他的姑姑說起。黎小軍在麥當勞裡認識了張曼玉飾演的李翹。在風雨挫折中,兩個來自異鄉的孤獨人在“屋檐下”發生了一段看是“相互取暖”的感情。随着黎小軍女友小婷的到來,以及江湖人物豹哥的出現,兩人的感情一如李翹所說“黎小軍同志,我來香港的目的不是為了你,你來香港的目的也不是為了我”而分了手。然而有一天,黎小軍和李翹才愕然發現自己的内心深處,一直都深愛着對方。正要決定在一起,料不到豹哥落難。本是計劃向豹哥攤牌的李翹敵不過情義而選擇和豹哥一起淪落天涯,後來豹哥在美國街頭被混混殺害。至于黎小軍則和小婷離婚,也去了美國。1995年,李翹和黎小軍在經過唐人街的一家商店櫥窗時,聽到鄧麗君去世的新聞。二人站在窗外,對着電視機久久不能釋懷。刹那間,四目相對,才發現一直深愛着人遠在天邊、近在眼前,耳畔傳來的正是他們在香港一起唱過的歌《甜蜜蜜》。

...

一起唱過的甜蜜蜜

整體而言,《甜蜜蜜》的故事并不複雜。就是兩個普通人在兩個大城市香港和紐約發生的一段小型愛情故事,正是“大城小愛”。如果用一杯飲料來形容這部電影,不會是蕩氣回腸的烈酒,也不會是甜美可口的果汁,而是平淡無奇的白開水。然而人的一生,無論喜歡喝烈酒還是果汁,到最終還是離不開白開水。正如這部電影,無論主角演繹、主題含義以及電影拍攝的場合,看是平凡乏味卻又細膩溫馨,無驚無險卻又娓娓動人。或許隻有飽經滄桑的人,才能明白喝口開水也是甜的道理。這就是“大城小愛”變成經典“甜蜜蜜”的原因。


黎小軍和李翹

如果問黎明有什麼家傳戶曉的名曲,相信很多朋友都能夠輕而易舉說出,《對不起,我愛你》、《夏日傾情》、《哪有一天不想你》、《情深說話未曾講》等等,但若說起有代表性的電影,相信很多朋友的反應就是《甜蜜蜜》。除了說黎明的歌壇成就遠勝于其電影事業之外,更重要的是黎明把黎小軍這個角色演得入木三分、惟妙惟肖。以緻他後來的角色,包括使得他赢得影帝的電影《三更之回家》,都沒有黎小軍這樣讓人難忘。

首先從背景來看,黎明來自北京,而黎小軍來自天津,二人的文化背景同出一轍。電影裡面的黎小軍穿着藍色棉襖、黑色布鞋,茫茫然然來到香港,對周圍的一切都充滿好奇。相信當年少年黎明跟着父母來到香港的時候,也是這樣迷茫而又好奇的吧。所以黎小軍來香港,就是黎明來香港。

...

和黎小軍蠟像合照

其次從個人經曆來看,黎明和黎小軍二人初來香港的時候,在以粵語和英語為主的殖民地年代,面臨着嚴峻的環境挑戰。黎明在上學的時候,就像黎小軍那樣,因為粵語和英文欠佳以緻被同學排擠嘲笑。然而二人通過努力以及際遇(尤其黎明),取得了各自理想中的成績。黎明的成功有他的運氣和能力,但他的努力也是無可置疑。例如為了演好黎小軍這個角色,從來不換發型的黎明剪了個“薯仔頭”,這在當年的香港娛樂圈可是一個大新聞,因為影視巨星的一舉一動,包括一個發型都有可能影響他們在粉絲心中的地位。雖然好些粉絲認為這個發型對黎明是個醜化,但電影放映後,無不為黎明的演技、以及他的敬業精神所鼓掌。電影裡面的黎小軍雖然不像現實生活中的黎明那樣成為一個時代的風雲人物,但從送外賣到做廚師,一步一個腳印,過上了舒适的生活,其中的酸甜苦辣,估計也隻有當事人才能體會。事實上,以黎小軍的送貨工作性質,根本無需英文,但他還是很勤奮地利用空閑時間去學習,可見他的積極上進。若是從大格局來看,“黎小軍”代表着一批又一批懷着夢想、前赴後繼闖蕩境外的大陸人士。他們當中的極少數人從“黎小軍”演變成“黎明”,大多數人還是普普通通的“黎小軍”。但不管是“黎明”還是“黎小軍”,正是他們用吃苦耐勞的精神,締造了香港崛起的獅子山神話,創造了舉世矚目的東方之珠。

最後從性格上來說,黎小軍所表現出來的木納,或多或少也是黎明性格的反射。雖然是90年代的四大天王之一,但黎明的個性相對較為内向。或許這和他的成長有關。少年的時候,父母到了香港之後就離了婚,随後父親把黎明送去英國讀書,更是孤單。因此當年黎明走紅的時候,很多人說他身上帶有憂郁的氣質。中年的時候,父親去世,使得黎明的内心變得更加低落。和樂基兒結婚,兩個文化背景完全不同的人走在一起,注定了沒有幸福,終以慘淡收場。直到2018年,黎明才公開宣布與女助手結婚及生女,“兩個經曆過離婚的人,有機會走在一起已是一種緣分,有了的小生命更将令我成為父親,并帶我進入人生中另一階段。”

正因為背景、經曆和個性上的相似,在很多人的心中,包括當年的黎明,都認為黎明就是黎小軍,黎小軍就是黎明。

...

張曼玉的李翹

相比之下,張曼玉有着太多的經典角色了,如阮玲玉、青蛇、《新龍門客棧》的金鑲玉以及《花樣年華》的蘇麗珍。說起張曼玉,未必想起《甜蜜蜜》的李翹,但說起《甜蜜蜜》的李翹,就一定會想起張曼玉。

鏡頭下的李翹是一個精明幹練、愛貪小便宜但又帶着幾分情義的女人。據說導演陳可辛原本邀請王菲飾演卻被拒絕,于是找了張曼玉,同時考慮到張曼玉的普通話口音,将李翹的原籍從上海改為廣州。料不到張曼玉演的李翹光芒四射,亮透了整部電影。

看張曼玉的李翹外表,一雙靈動的眼珠子轉來轉去,說起話來,兩顆兔牙時隐時現,完全就是一副牙尖嘴利、精明幹練的氣質。再看張曼玉的個人感情生活,在90年代大紅大紫的時候,為了讨好愛人宋先生,推掉了好些電影而陪他。在宋先生生意失敗的時候,還出錢出力幫他,果然是有情有義,可惜最終還是分了手。為男人無怨無悔付出的張曼玉,不正是《甜蜜蜜》裡那位選擇和落魄潦倒的豹哥同甘共苦的李翹嗎?張曼玉經曆數段坎坷的愛情,時至今日,仍是孤單一日,就像飄零在紐約的李翹,或許正在等待她生命中的“黎小軍”神奇地出現?


見微知著的細節

如果把電影比作房子,那不僅要有好的房基(故事情節)、好的住客(演員),還要有好的裝修(即拍攝細節)。《甜蜜蜜》的鏡頭拍攝以樸素平淡為主,反而襯托出時代的變遷。

如,電影開場的時候,黎小軍帶着大包小包的行李來到香港。他一個人站在徐徐上升的扶梯,雙眼充滿了期待。扶梯的上面是模糊的白光,代表着黎小軍面對的是一個未知的前途。迷糊還是光明,取決于黎小軍的一念之間。如果他選擇奮鬥,那未知的香港就是光明;如果他選擇懶惰,那就是迷糊。事實上,香港就是一個奮鬥者的世界。若是努力奮鬥,就算不能成為钜子強人,也能過上舒适的生活。但香港又是一個現實無情的世界,懶惰的人随時一無所有,隻能睡大街。

又如,電影中段的時候,黎小軍和李翹在車裡的舊情複燃,堪稱見微知著的經典拍攝。首先在車裡,李翹和黎小軍的中間,挂着個米奇鼠(即豹哥當日刻意畫在背上來挑逗李翹的米奇鼠),這象征着兩人的愛情中間有個豹哥。随後鄧麗君出現了,黎小軍讓鄧麗君在他的背後簽名,然後對着車裡的李翹深情憂傷地告别。這時候電影裡響起了鄧麗君的“Goodbye my love。我的愛人,再見。Goodbye my love。相見不知哪一天,我把一切給了你”。為這段本是平淡無奇的街頭之别增添了不少傷感的色彩。當李翹正在駕駛位上沉醉于昔日感情回憶的時候,忽然間不小心摁響了車笛。正是電影裡的一聲車鳴,震醒了本來要将這份感情埋在心裡的黎小軍和李翹。二人頓時如夢初醒,發現雙方已經愛得不能自拔。電影在這裡點唱的是帶着憂傷情調的《再見,我的愛人》,隐晦了二人還是會分開,而把愉敞的《甜蜜蜜》留到了結局的重逢。

...

姑媽的愛,時代的變遷

再如時代的變遷,從姑媽的愛、到黎小軍在香港最熱鬧的地方奏起國歌、再到李翹于美國自由女神像下和内地遊客的對話,無一不顯示出整個拍攝團隊在細節上的用心良苦。姑媽年輕的時候是個美人,曾和美國明星有過一段情。為了他,姑媽至死不渝。這裡除了描述姑媽的一片癡情,也或多或少影射着大時代的香港。無論對殖民政府有着多麼深厚的感情,殖民政府總有一天會離開。黎小軍在香港鬧市裡蹦蹦跳跳,背後洋溢着國歌,代表着回歸的潮流是無可逆轉。李翹在紐約為大陸遊客團做導遊的時候,遊客對她說國家越來越富裕,很多海外華人都回國發展了。那還是1995年啊!若在21世紀,更是日新月異。拍攝團隊正是用點點滴滴的細節,彙集成浩瀚的大海,營造出一波又一波大時代變遷的氣息。

正因為整個拍攝團隊的匠心精神,《甜蜜蜜》當年橫掃各個影壇頒獎,包括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音樂、最佳男配角等,女主張曼玉更是一人赢得香港金像獎、台灣金馬獎和亞太影展的影後。黎明意外落選影帝,使得好些觀衆心有不甘,認為這是那屆金像獎和金馬獎最大的評審瑕疵。


曾經年少愛追夢

喜歡《甜蜜蜜》,不僅因為這是一部好電影,也不僅因為我的偶像是黎明,更重要的是個人坎坷曲折的人生像極了整部電影的主角。

少年的時候,随家人移民到雪梨(内地譯悉尼),雪梨就是我的家。剛到雪梨的時候,就像黎小軍剛到香港那樣,對周邊的一切充滿了好奇和期待。上學的時候,由于英文欠佳,和黎小軍同樣遭到了歧視(如麥當勞經理一聽到黎小軍不會粵語、不會英文,就把他的就職申請扔到一邊)。《甜蜜蜜》放映的時候,正在讀中學,經曆了少年時代的初戀和失戀,那種甜蜜和心酸,如同電影裡的黎小軍愛情分合。随後在雪梨高考,選修課中文的高考作文題是“介紹一部你喜歡的電影”,我寫的就是《甜蜜蜜》。成年後,就像電影裡大陸遊客對李翹說“很多人都回國”似的,離開雪梨,到大中華地區追夢發展。自2009年至今,十四年來先後經曆上海、廣州、深圳、北京、澳門和香港,四大城市和兩大特區,有如電影裡的黎小軍李翹那樣漂泊無定。有些時候,尤其夜深人靜時,總是在想,如果電影裡的黎小軍和李翹留在天津和廣州(我也留在雪梨),會不會各自的人生都過得更加美好?

...

重逢後的黎小軍和李翹

“甜蜜蜜,你笑得甜蜜蜜,好像花兒開在春風裡。”電影的結局是1995年5月8日,黎小軍和李翹在紐約的街頭上,看着鄧麗君病逝的新聞而奇迹般地重逢。在鄧麗君的《甜蜜蜜》歌曲下,兩人的神情從驚訝到歡喜,完美地演繹了何謂恍如隔世。更讓人意料不到的是,1986年3月1日黎小軍坐火車來到了香港,他背後的女乘客正是李翹。兩人一起走過了好長好長的路,從大陸到香港到紐約。他們出國的目的不是對方,但最終的結果卻是對方。兜兜轉轉,跨越了半個地球,到頭來還是回到了緣份的起點。

人,為了追夢,不惜漂泊在外,到頭來才發現“蓦然回首情已遠,身不由己在天邊。才明白愛恨情仇,最傷最痛是後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