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天生奇才,身邊也沒見過幾個天賦異禀的,所以也不太敢說到底能不能從夢境獲得靈感從而跻身偉大的數學家之列,既然影片給男主容金珍這樣的人設,那就姑且假定夢境也可以是路徑之一吧。

但命運也算是比較公平的,給容金珍打開了數字天賦的大門,但也把他通曉普通人情世故能力的窗戶關上了,好在他的天賦總算沒有被完全埋沒,而是進入了國家最頂級的密碼破譯部門。在那個沒有經曆信息技術革命的時代,他的天賦所達成的成就,可以說幾乎是人類生理機能在數字運算方面所能達到的極緻了。終其一生,他一直都在探索自己生理機能所蘊含天賦的極限,密碼破譯也是其探尋極限的一種手段。

從影片的主線邏輯構思來看,試圖模仿諾蘭《奧本海默》的痕迹非常重,尤其是對容金珍夢境裡詭異荒誕場景刻畫所運用的各種特效手段,同時還蘊含了一些東方特色文化的驚悚心理暗示,想要打造出一個天生奇才在現實與夢境之間的反複糾結與對撞。

這個意圖本身并沒有太多可诟病的,但可能是出于某些原因,或者是試圖對當下某些情緒的強行貼合,非要把他這種追求以内心世界挑戰天賦極限的性格往主旋律上貼合,這個貼合的過程又顯得非常生硬,在劇情上也缺乏合理平滑的過度,所以影片在那個波蘭教授拒絕翻譯電文起,就有點索然無味了。

在後面師生之間跨越空間的較量,看起來你來我往的挺熱鬧,但更多的偏向于技術層面的探究了,給觀衆的感覺就像一直探究狹義相對論的愛因斯坦,突然開始去搞芯片制程攻關的課題去了,最後是成功了,但總覺得少了點什麼。

這種題材本身就不好拍,刻畫的過于客觀,容易被質疑立場,想融入太多主觀的情緒,又會削弱天才獨特思維的特性。兩頭都想兼顧,結果往往是兩頭不讨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