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有部電影悄無聲息地出現,雖然豆瓣7.3分,在爛番茄上同樣得到76%,但似乎沒有人關注。

它就是電影《天鵝挽歌》,電影由馬赫沙拉·阿裡主演。

也許對這個名字會有些陌生,但提起《綠皮書》中的鋼琴家,大家也許就知道他了。

...

《天鵝挽歌》的故事設定是在未來的某個時間段,此時科技已更加發達,無人車早已成為生活常态。

如電腦般的隐形眼鏡與虛拟操作手柄,更是随處可見,最令人驚歎的是用于醫療的克隆複制人技術。

在電影中阿裡飾演設計家卡梅隆,有溫柔的老婆與可愛的兒子,本該幸福地生活着,但意外突然降臨。

...

卡梅隆一人得知自己身患重病,可能随時會在未來,某次癫痫發作中失去生命。

想到老婆孩子可能要失去摯愛與父親的生活,他決定聯系最新的醫療手段,即克隆複制技術創造一個新的“自己”——傑克。

傑克雖然記憶樣貌與卡梅隆完全一樣,但卻不是卡梅隆本人的延續,而是作為全新獨立的個體去生活。

出現在原本屬于卡梅隆的家庭生活中,也正是這一點讓卡梅隆在第一次與醫生交流中選擇離開。

...

可随着又一次突然的暈倒,讓男主審視自己,下定決心後重回醫療機構,開始了克隆人的準備工作。

克隆人的科技設定并不新鮮,早在二十年前施瓦辛格主演的《第六日》就有類似的設定,能完全複制本體的記憶與性格。

然而《天鵝挽歌》特殊之處在于對單一個體的思考,并且克隆人并不是直接就能替代本體,還需要一系列的測試學習與适應。

...

才能有資格作為完全獨立的新個體,回到本體原本生活的軌迹中,以卡梅隆的身份開始全新的生活。

也正是因為這種原因,當男主看到克隆人傑克能輕松應對與妻子的視頻通話時,為何會憤怒地将通話挂斷。

他擔心的并不是克隆人做不好,反倒是克隆人完美的應對,讓他明白自己即将離開親人們,靜候死亡的到來。

...

人都是自私的,雖然妻兒有了更完美不會得重症的“自己,”但同時自己也被永久剝奪了繼續和她們生活的權利。

電影中最為感觸的一幕是,克隆人傑克和卡梅隆大吵一架後,二人又在山頂相遇面朝夕陽而坐。

除了衣着不同外,其餘完全一樣的兩個人,畫面似照鏡子般。

當兩個人和解時,同時也是各自内心的和解。

...

其實大家在生活中不也是如此,偶爾會和自己潛意識鬥争,有時與内心和解也是放下煩惱的解脫。

畢竟不是所有事情都能順自己心意,坦然面對順其自然,不失為一種生活的智慧。

...

當電影中卡梅隆和傑克最後一次交談,整體畫面沒有繼續采用對稱鏡頭,而是偏向卡梅隆。

此處也暗示卡梅隆的離去,以及傑克将正式替代他生活下去。

兩個男人的握手,仿佛是一種無聲的告别,無聲卻十分有力。

【話題】當你面臨男主同樣的處境,你是否能做到與“自己”的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