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我要給出一個小結論:相較于前作的一塌糊塗,《侏羅紀世界:重生》确實取得了一定程度的進步。無論是氛圍的渲染、場景的布置,還是特效的設計,都可以說是可圈可點。但我們始終不能忘記,電影的靈魂始終在于故事的質量,很遺憾,《重生》在故事層面的表現卻依舊令人失望。

影片的劇情設置與《侏羅紀公園2》如出一轍,仍然是資本方為獵取恐龍而組織探險隊登島,不同之處僅僅在于從捕獵恐龍本身變成了追求恐龍的血液樣本。這種套路雖老舊,但尚可勉強接受。然而,更嚴重的問題在于人物塑造的極度失敗。

影片的主要角色由一個唯利是圖的女雇傭兵、一個恐龍學家、一名疑似曾經失去過孩子的男雇傭兵,以及老套的邪惡公司代表與一群毫無存在感的配角組成。這種人物配置完全照搬了好萊塢電影中的刻闆印象,但電影卻偏偏試圖強行賦予這些角色“高尚”的道德光環。例如,一個明顯隻為錢工作的女雇傭兵,居然輕易地被說服放棄豐厚的傭金,轉而選擇将恐龍血樣公開,号稱是為了造福全人類。問題在于,現實世界中的醫藥研究本身就依賴資本,大量資金投入必不可少,公開樣本未必能真正帶來廉價的藥品。這種強行拔高的聖母式叙述,不但缺乏真實性,也令人反感。

更令人難以忍受的是,作為專業的恐龍學家,居然發表“人類遭到恐龍攻擊都是咎由自取”這樣離譜的言論。誠然,“動物至上主義”的言論在某些極端環保人士口中并不新鮮,但由一個明知不該登島卻仍出于個人欲望踏入恐龍領地的人口中說出,則顯得愚蠢且自相矛盾,滑稽可笑。

影片另一個明顯的問題,是被雇傭兵從海上救起的一家人的故事線。這一群角色的登場完全是莫名其妙且毫無必要的,起初以為電影将借助雙線叙事增強故事厚度,但事實證明這一家人的劇情對主線毫無幫助,僅僅起到了強行增加小孩角色以制造危機情節的作用。電影還花費大量篇幅叙述了這家人的内部矛盾,比如父親和準女婿之間的關系轉變,但這些瑣碎情節與整體故事毫無關聯,反而使故事顯得更加零碎、混亂,嚴重破壞了觀影體驗。

當然,有觀衆或許認為恐龍電影的核心應當是恐龍本身,而非劇情。然而即使從恐龍呈現的角度來看,電影也隻能勉強及格。據統計,在影片的前四十分鐘内恐龍幾乎鮮有露面,劇情又十分乏味混亂。盡管電影後半段确實出現了一些表現出色的恐龍場景,緊張刺激的氛圍和動作戲也較為精彩,但整體劇情的薄弱仍然令觀衆難以産生真正的共鳴。

我理解主創團隊在這部電影中試圖表達保護環境、尊重生命、敬畏自然的價值觀。然而遺憾的是,電影的表達方式卻簡單粗暴,缺乏足夠細膩的鋪陳和感人的情節設計。價值觀的傳達變成了毫無技巧的強加,而非潛移默化的啟發與感動。這讓我不禁再次想起了最初《侏羅紀公園》中馬爾科姆博士的經典台詞:“生命會找到出路。”時隔多年,這句話依舊深深震撼着我。這種真正的力量,從來不是靠生硬的灌輸所能實現的,而是源于精妙的故事與打動人心的真誠叙述。

如果《侏羅紀世界》想走的更遠的話,我想是時候回頭看看曾經來時的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