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電影搭公車回來,再到坐定,已然深夜。
我不得不再次擱置我的課程論文,算是第一次認認真真寫個影評。
今天的廈門驟然降溫,其實昨天就有預兆,隻不過今早起床,和裹挾着潮濕氣息的冷風撞了個滿懷,多了份淅淅瀝瀝的蕭瑟。有人說,今天的雨就是熱帶雨啊,台風帶來的、熱帶的冬季冷雨,真是應景。
真是壓抑。
影片結束的不算突然,但對我來說有些意猶未盡。我坐在座位上怅然若失,像是胸口塞了一團棉花,一直堆積到嗓子眼。我好想大哭,可是哭不出來。就像我自認為壓抑到頂點的影片的高潮,也就是阿玲獨自去做人工受孕手術的片段,我想瘋狂地大喊大叫。所以我在等,等阿玲的崩潰和宣洩,可惜,哭和喊都沒有出口,隻落得個哭笑不得。而我也隻能很憋屈的,任由情緒在心口膨脹。
可能這就是夏天的雨季吧。潮乎乎、濕答答的,黏膩又焦灼的。
本來這隻是一個普通的雨季,就像阿玲打了八年的催卵針一樣日常,就像阿玲遊走于學校與家庭之間一樣日常。一潭死水般的,阿玲的日常。就像沉默的餐桌,面對「失聲」的公公,「失蹤」的丈夫,隻剩「失語」的自己。
在學校,是不受重視的中文課老師,被學生們調侃。在家裡,是長期不孕、被丈夫家族嫌棄的妻子,是需要悉心照料年邁癱瘓的公公的兒媳。而面對自己的家庭,是需要體恤媽媽和弟弟的姐姐,是發愁加入新加坡國籍的異鄉人。所以阿玲對學生說着标準的中國語,對親戚同事說着新加坡人習慣的英文或是中英夾雜,對弟弟說着樸實的家鄉話。這樣「三面人」的身份也說明着阿玲面臨的三重窘境,這也是今年這個雨季,阿玲生活中幾場不可避免的、令人崩潰的熱帶雨。
但是夏天的大雨總是來的猛烈又讓人措手不及。這一場來勢洶洶的大雨叫郭偉倫。
秘而不宣的感情自榴蓮伊始。我不知道導演為什麼選擇了榴蓮,有人解釋說榴蓮雖然臭,但口感卻極佳,所以才以此作為師生戀的意指。但我知道的是,鏡頭從教室外開始移動,伴随着阿玲和偉倫一起吃榴蓮的聲響,像極了戀人間親吻的啧啧水聲,氤氲着師生「偷吃禁果」的暧昧氣息。
偉倫對阿玲來說有什麼特别呢?作為不被學校尊重的老師、不被丈夫尊重的妻子、不被陌生人尊重的女司機,她看到偉倫作文裡表露的「尊重」,所以她筆尖一滞,筆墨留下刺目的紅色暈影,阿玲的心中也自此暈起一片漣漪;作為不被學校需要的老師、不被丈夫需要的妻子、不被新加坡需要的馬來西亞人,她看到偉倫便簽裡對她的「需要」,所以她去看偉倫的武術比賽,慶祝勝利的榴蓮也是他們走向對方、「再嘗禁果」的開端。
阿玲對偉倫來說有什麼特别呢?她是他身邊最能彌補家庭關愛缺失和母親角色空白的人,她是讓青春懵懂、年輕氣盛的他有性沖動的人,就像夏天的雨,莽撞的、沒來由的、不知所措的、簡單又直接的。但這不過是十幾歲的毛頭小子,所以才會在肌膚之親的時候問「我做錯了嗎」「你OK嗎」,才會在阿玲抵觸時發瘋似的要跳車,才會在「分手」後真的痛哭流涕,真的感受痛徹心扉。但這也就是十幾歲的毛頭小子,都做不到對自己負責,更匡論對别人、對感情負責,所以他才會在追尾後逃避責任般的溜去乘公車,這莫名其妙的情愫就像每年雨季都會有一趟的大雨,來勢洶洶卻無疾而終。所以安靜地等待雨季結束,「以後就會習慣」的。
影片中還有一些值得玩味的地方。
比如阿玲夢裡的那場雨帶來的是一個新生兒,在現實中卻帶走了公公的生命,而公公生命的逝去又給阿玲帶來了一個新的生命(偉倫的孩子),這種向死而生、生命往複的奇妙也通過熱帶雨串聯起來。
比如學習武術的偉倫和喜歡看武俠片的公公,在紙上寫下拼音的偉倫和在偉倫手臂上寫下「幫」字的公公,還有兒子與父親隻有一個字的對話,以及公公用眼神示意阿玲要「笑」的場景,這些沉默的片段實則極富戲劇張力,蘊含着綿延不絕的想象和餘韻悠長的回味。
比如阿玲一個人去醫院做人工授孕,歌劇的音量陡然提高,我像是被緊緊包裹在一層又一層的保鮮膜内,讓我隻想撕碎這音樂,壓抑地讓人抓狂。後來看導演采訪,他說這部電影全片都沒有配樂,但是這場戲選了背景音樂,是亨德爾根據莎士比亞劇作創作的歌劇《裘利西斯·凱撒》。裡面的一個女聲是凱撒的情人,凱撒戰死了,她接獲消息,愛人已經離世,于是把心中的痛唱出來。其實它代表阿玲内心中的呐喊,她希望挽回自己和丈夫之間的關系。
比如在公車上阿玲與偉倫十指相扣的掩護,竟然是寫着「禮義廉恥」的文件夾,充滿着甜蜜又背徳的拉扯感。
再比如導演很愛運用逼仄的空間,窗戶緊閉的汽車、醫院的手術室和私密檢查室、家中卧室的鏡子和車内的後視鏡、偉倫不太寬敞的房間等等,正是這些狹小的空間放大了人物的情緒:未孕的自責、夫妻關系的壓抑、對晚歸丈夫的失望、看到出軌時的驚慌、隐忍克制的情欲等等。這些情緒從逼仄空間的縫隙中逃離,在熱帶雨的潮濕中發酵,也讓阿玲的内心更加黏稠而粘滞。
對經曆了親人離世、失業和離婚阿玲來說,偉倫隻是她混亂雨季的最後一場大雨,這場大雨的了結也宣告着雨季的結束和雨過天晴的重生;但對于偉倫來說,阿玲卻是他的一整個雨季,不過這一年的雨季也将成為偉倫人生中「終會習慣的」一場熱帶雨而已。
影片最後,阿玲離開了帶走年老生命(公公離世)又無法帶來新生命的新加坡,回到了有年老生命陪伴(媽媽)和孕育着新生命的馬來西亞。這裡陽光普照,泛着生命的光輝。她開始新的生活了。
第一次看陳哲藝導演的影片,訝異于他的情感之細膩。像是捕夢網,每一個暗戳戳的細節如羽毛般搔動人心,但又能通過欲言又止的台詞、畫面和情節将人囿于情緒之網,難以逃脫,寫到現在,我心中的郁結才散去一些。
如果非要說有什麼缺點的話,我覺得陳哲藝導演想要傳達的東西真的很多,除了禁忌之戀之外,還有女性的家庭角色和社會地位,女司機「污名化」,分割遺産的冷漠親情,新加坡學校輕視中文,異鄉人想要實現「階級流動」的困境等等等等。那就等我「下一次熱帶雨」再慢慢體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