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day:《無節制消費的元兇》

影片的論述順序十分合理,結構也十分清晰,涉及的領域全面和點出的商業行為到位,可以很好地幫助理解消費主義是什麼。

消費主義的核心是産品的更新換代,并且為了加速循環,每一個産品都有自己的報廢計劃。

但是這樣是不夠的,從改變消費心理出發可以打開更大的市場:有序制造不滿情緒,重新定義淘汰态度;通過無痛的信用卡支付,通過電視肥皂劇來洗腦包裝;通過技術cad設計形态多樣,縮短流行周期,新産品叠代;激發恐懼心理,利用公共衛生,打造ip 追星心理,以此來進一步促進消費。

哪怕如此,消費主義還會入侵你的家庭,電視繞過各方抵達兒童,可以說是無孔不入,被安排得明明白白。

好廣告會讓人着迷,會關注你幫助你去發現自己的需求來解決真實問題。同樣,壞的廣告可以引發刻闆印象和彼此仇恨。例如,微博的會員制度,在話題下點贊數會掩蓋與大衆相悖的觀點,如果你想要有人看到,那就得付錢。人們不但沒有得到愉悅,或者說僅得到了短暫的快樂,錢卻統統流向資本家的口袋。

單純從采訪的角度來說,主持人和節目組是有意圖地打造一個被黑暗的消費主義籠罩的世界的印象,在采集有關人物的訊息的時候問的問題往往有強烈的攻擊性,有一種高高在上揭露邪惡面紗的态度,但實際上這些被采訪的人不過隻是打工人。

而且缺乏實際的數據以及研究報告為論點提供支撐,所以看起來隻是由一些人的話所構建起來的支架,或多或少有些骨肉,結果其實并不結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