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年開始,索馬利亞因為巴雷總統的高壓統治,各地暴動事件頻發,并在1991年這個南北韓為了加入聯合國而東奔西走的時期,演變成讓整個國家癱瘓、變成無政府狀态的大規模叛亂,因此觀衆能在《摩加迪沙》看見各國外交使者在接到通知以後開始收拾行李的畫面。隻不過不像是美國、中國和意大利,兩韓大使在索馬利亞相對尴尬的身份,也讓沒有第一時間逃離的他們受困于這個危險的戰地。

雖然同樣都是外國人受到開發中國家的革命暴動波及的電影,但比起爸爸帶着家人躲避叛亂分子追殺的《無處可逃》,這次《摩加迪沙》比起驚險刺激的逃離,反而把更多的篇幅放在劇情畫面的描寫,像是戰亂爆發的經過,或者角色面臨生命危險仍有所顧慮,這種外部環境對人們帶來的觀影,都賦予了《摩加迪沙》更豐富多樣的層次。

《摩加迪沙》的政治對立

由于北韓大使遭到反抗軍襲擊、物資被搜刮一空,原本總是跟着南韓針鋒相對的北韓大使在無處可去的情況下,隻好帶着議員和眷屬們來到南韓大使館求救。而《摩加迪沙》這部電影最有趣的地方,就是在警方與政府軍的防線遭到突破、處境變得相當危急的情況下,南北韓兩邊人員因為國家互相敵對與政治立場差異而産生的沖突碰撞。

其中從南韓大使糾結要不要放他們進門?情報單位出身的趙寅成暗地給他們僞造脫北投誠書,到許峻豪飾演的北韓外交官對于南韓人的不信任,《摩加迪沙》都在90年代的時代背景下,讓觀衆清楚感受到南北韓之間那種既是敵人又是同伴的微妙關系,并透過這場危及生命的戰亂将其放大,逼迫他們去做出選擇,彰顯整部電影的核心主題。

我喜歡《摩加迪沙》在片中角色的外交身份下,對于他們内心拉扯與抉擇的描寫。你可能會有這樣的疑問,北韓方是因為擔心自己向南韓大使館求助可能會在返國後被肅清,那南韓作為民主國家,為什麼他們大使也對雙方的合作畏畏縮縮?但事實上,不僅直到現在兩韓仍處于戰争狀态、北韓的外交使者算是敵人,當時1990年南韓才剛結束的軍團獨裁統治時期,甚至趙寅成飾演的情報官也是被降職的前特務機關人員,那種數十年來累計的陰影也沒有這麼容易消散。

因此看着雙方原本互相對立、各懷鬼胎到最後決定合作,分頭去請求邦交國的大使館幫助,《摩加迪沙》最珍貴且要講述的,其實是角色通過互相理解,暫時放下彼此之間的對立仇恨。雖然身為一位代表着南韓的駐外大使,不容許對想要侵吞自己國家的北韓人抱持同情憐憫,甚至給予實質協助,但作為一個具有道德良知的人,我們又怎麼能眼睜睜看着無辜的受害者在自己眼前死去?

《摩加迪沙》的結局不禁讓我想到2018年的韓國諜報電影《北風》,原本勢不兩立的敵對方在生死交關,有着必須逃離摩加迪沙的共同目标的時候,是否能抛下昔日的國家仇恨,以國家主權與個人利益的最大公因數取得兩者之間的平衡?并在确定自己能夠逃生的情況下,盡力找到一個兩全其美的名義讓尚未脫險的對方能夠不違反國家規定,在保全性命的同時也保有尊嚴的底線?

就我個人而言,觀看《摩加迪沙》的過程中不斷出現強烈的即視感,其中除了跟現今阿富汗的時事不謀而合,通過即便立場相左,但政府軍或反抗軍在人民眼中其實沒有太多差别的真實狀态,清楚展現出戰火的殘酷無情與可能帶來的傷害之外,片中角色因為政治因素遭遇的阻礙困境,相信也能讓觀衆聯想到當下的政治環境。

整體而言,《摩加迪沙》可以說是一部全方位的電影,不僅以刺激的飛車追逐和敵軍逼近的壓迫感帶來高度的娛樂性,其中把故事背景放在南北韓争取非洲國家的票加入聯合國的時期,也以兩邊人馬在危急時刻的互相拉扯,包含許多值得我們思考品味的劇情面向。

雖然《摩加迪沙》大部分還是以南韓作為主要叙事角度,可能讓這個真實事件改編電影的觀點有些偏頗,但看着片中即便國家主權獨立,南北韓兩邊仍透過對方彼此的了解去選擇尊重對方意志,這種在戰亂中更顯珍貴的景象,《摩加迪沙》會在韓國取得票房冠軍不是沒有原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