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本片:就像别的豆友讨論的那樣,這是部溫柔的情懷之作,但很難說是優秀的。電影把重點放在了交代每個人物的人生方向上,故事情節本身以及對人物困境、階級矛盾、時代價值觀的問題都選擇了一筆帶過。例如瑪麗離婚後的社交問題,本可聯系不久後的婦女政治權力與婚姻自由運動,但顯然創作團隊并無此意;Grantham伯爵一家的财務問題的解決方法是三女婿Tom出售自己的産業并送給伯爵一家來填财務窟窿,但伯爵家産業本身入不敷出的問題并沒有解決;大小姐Mary的成長線中道崩殂,我曾以為(當然是一廂情願地)她的成長路徑會類似亂世佳人的Scarlett,青春期被自己的驕縱和混亂的感情蒙蔽,中年遭遇重大的财政問題甚至戰争,獨立解決問題且完成人格與封建/資本主義美德的重塑,繼承土地并成為新一代保護者,但本片裡Mary的問題都是由别人解決的,如由母親和仆人們共同努力幫助她完成封地周邊的社交重建、由妹妹Edith幫她趕走殺豬盤,她好像還是和第一部出場時差不多,依然很美,依然很莽撞,依然被所有人寵愛。不過現在全世界都失去了“社會必然螺旋進步”的共識,社會群體間的矛盾進一步放大,英國相較唐頓莊園1播出時文化影響力又下降了不少,很難說還有多少人買封建主義貴族式基本價值觀的帳,劇組的含糊其辭也很可以理解了。

片中主要有兩個經濟問題引起了我的好奇:

伯爵一家子去倫敦看戲,在後台和演員以及編劇提到要去一家餐廳吃飯,編劇說這家餐廳極其貴,3個人吃要10英鎊,問題來了:當年的10英鎊相當于現在多少購買力?唐頓又沒錢了,之前大體通過土地等資産出租勉強收支相抵,但由于新稅制,唐頓被迫要賣房還債,問題是:1930年前後英國出了哪些新稅

...

問題一:當年的10英鎊相當于現在多少購買力?

網上我找到兩張1930年代的菜單:

...

這是張雞尾酒菜單。圖上“9^d”指的是9便士,“1/3”指的是1先令3便士。1英鎊=20先令,1先令=12便士。所以圖上的産品價格在0.0375–0.175英鎊之間。

...

除了食物,我還找了房産價格。這張廣告裡是1棟磚房,售價為400英鎊。

那當時人的平均收入是多少呢?

...

問題二:1930年前後英國出了哪些新稅制?

不過伯爵家雖然暫時吃得起大餐,用的卻是實際已不存在的嶽母的遺産,沒多久就發現他們還不起債了。那為什麼伯爵家财務如此緊張?

首先是大環境不好:

...

英國GDP較1929年下降約6–7%。

...

另外一個負擔是遺産稅,在1930年最高檔的遺産稅升至50%,所以老太太Violet的固定财産如果伯爵家希望保存,大概率還需要消耗自身額外的流動資金繳稅(不過到伯爵夫婦去世時,Mary需要交的錢大概會達到可怕的70%...如果他們資産在二戰幸存的話)。

所以結果是,伯爵和他們的貴族朋友們人均能繼承的資産隻剩下20年前的一半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