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影節看了《遠山淡影》,當時很感動,後來去補了原著。本以為電影已經夠震撼,但在原著面前簡直相形見绌。
個人認為《遠山淡影》改為電影版很困難,哪怕情節能被複制,人物性格能被複制,書中的氛圍和最後的反轉實在太難複刻,更别提超越。大緻劇情其實電影已經算是複刻得相當不錯了,沒啥問題,所以不多贅述。最大的問題還是出在我說的後兩點。
電影不可避免地沒有文學作品有遐想空間。畫面是固定死的,每個人接受到的信息大差不差,但文學作品裡的文字是抽象的,每個人根據自己的生活經曆會腦補出天差地别的場景。所以原著最後結尾的那句“景子那天很開心,我們去坐了纜車”極其不經意,卻如炸彈般在讀者耳邊爆發出轟鳴。改編後,電影采用回溯的方式揭露了當年的真相,太過直白的講述反而弱化了原著振聾發聩的效果,失去了原著的悠長韻味。
除此之外,電影給人的感覺确實淡淡的,和原著差不多,但也許是畫面永遠無法像文字那樣有觸不可及的朦胧感,我實在是覺得電影沒有原著那麼有魅力。不過我想導演也在努力往原著上面靠了。
《遠山淡影》的确不是一個容易改編的作品,它的美美在文字和感覺,所以哪怕情節的複制也難以真正觸及它的内核。電影很好,很感動,如果沒有看過原書的話。
談改編
©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