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蛟龍行動》對比《封神》《射雕》可以說爛的不相伯仲。但《蛟龍》的20億投資,票房卻沒有幹過《熊出沒》,有他自身獨特的原因。在我看來這完全是片方咎由自取。

分析下來原因可以能有幾個。

一是電影上映前的弱智保密營銷,實在把大家給惡心着了。張涵予等主演跟真事兒似的,看到外籍演員過來,趕緊收起台詞本。沒有辦法,你們拿觀衆當傻子,觀衆隻能讓你交學費了。

二是此類戰狼向電影都有一個通病,就是類型元素過飽和,而劇情故事卻幾乎為零。觀影感受類似打遊戲,觀衆沒有情感投入,屬于純感官刺激。對于這類電影的直男受衆來說,像打遊戲,不如真的在家打遊戲。而且打遊戲還不會被強行政治說教。

三是社會氛圍已經逆轉,狂熱的民族主義情緒不在擁有市場。《紅海行動》上映時是2018年,這六年來大家經曆很多很多事情,心情早已從虛幻的自豪感轉變為生存的窘迫和焦慮。這就像室友們已經都洗洗睡了,忽然來個哥們兒要拉大家去蹦迪,有人理他才怪。

四是、和《紅海行動》一樣,這部電影的故事完全是憑空捏造,沒有絲毫的現實依據。然而這些年世界局勢動蕩,俄烏巴以的撤僑、東南亞的電詐園對國人的綁架,這些事一件件一樁樁,已經用事實證明電影和現實是相反的。而且我剛肯定現在就算吳京拍《戰狼3》結局也是一樣慘。

回到影片本身。電影質量确實堪憂。我不是軍事專家,對于武器裝備的細節真假無從判斷。但我可以肯定這部電影策劃之初就注定會失敗。

我們都知道拍潛艇海戰戰已經很費錢了,片方還非要再加入蛟龍小隊的水下特戰任務線。這必然造成成本大大增加。同時也大幅提高了劇作和拍攝難度。項目的風險必然指數級增加。

從結果上看影片也确實敗在了片方貪多嚼不爛的選擇之上。影片單把潛艇戰拎出來看其實還可以。至少也是個六分水平。

雖然潛艇部分的文戲拍的就像樣闆戲。但戰鬥部分還是不錯的。不較真的情況下,至少邏輯通順,節奏緊湊,沒有明顯的硬傷。艦長、副艦長、聲納員分工明确,性格各異。

而影片變現更多的是蛟龍小隊的特戰部分,這部分就是影片失敗的直接原因。

這條支線的危機事件是敵人要用核彈制造海嘯,這非常像是網上盛行的愚蠢陰謀論。而戰鬥過程有分成了多個戰場,顯得非常雜亂。手持攝影晃來晃去,缺乏鏡頭邏輯,給有的觀感就是東一下西一下抓不住重點。

我問大家一個問題,蛟龍小隊在戰鬥過程中,你們分得清誰是誰嗎?除了于适、黃軒、杜江之外大家還記得誰的臉?

在這段戰鬥中,現場燈光昏暗,手持攝影快速晃動,演員滿臉血污,而且所有人都的服裝又都一樣。可以肯定導演在拍攝的時候根本就沒有考慮到觀衆對于演員身份識别的問題。這是一個非常嚴重的低級錯誤。

觀衆如果無法認出演員的臉,無法和角色産生共情,那麼角色遇到困境的時候就無法産生本來應該有的戲劇張力。整段戲就成了廢戲。有個朋友告訴我,佟莉犧牲的時候,他才知道蛟龍小隊還有個女的。

同樣是林超賢,在《紅海行動》裡就沒有出現這樣的問題,我們可以看到各個隊員性格鮮明,根據人物性格發型服飾也有明顯區别,有的帶頭盔,有的帶棒球帽,有系頭巾等等軍服款式也明顯區别。這是類型電影的一個基本常識,我們看到好萊塢大量的戰争電影裡的美國大兵有的紋身,有的嘴裡叼雪茄,有的甚至不穿軍裝,這一方面是為了塑造人物性格,兩一方面就是讓觀衆可以在混亂的戰鬥中,一眼就人物角色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