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聖者推薦,想聽聽我對這個劇的看法。

剛一看這個劇的标題,再一看豆瓣評分,我就說,大概又是那種好劇觸碰了某些人的痛點,所以故意刷低分的情況。

但這次我跟大多數人一樣,隻能打三分。

很難得,這一次大衆的口味沒有錯。

看到第二集,我認為這個劇想法很好,但劇本确實是不行。從一開始就沒能調動起觀衆的感情,無法引起共鳴。

情節推動的如此草率。前一秒還在為如何給主人公交一百萬美元保釋金然後找辯護律師這些事而擔心,正當你以為就要上演一出庭審大戲時,就算不是像十二怒漢一樣,雙方也得唇槍舌劍你來我往幾回合吧,結果主人公的媽媽直接交了保釋金,并且親自擔任辯護律師,主人公下一秒直接無罪釋放。

原來主人公才是家裡有礦,母親是政界人士(前國會參議員)。

也難怪引不起我們的共鳴了。 甚至還有一種欺騙在裡面,因為之前主人公把自己說的好像是跟大家一樣的普通人,但其實她自己是權貴。

這就不得不讓人猜想劇本沒寫的地方,從邏輯上推測,主人公阻撓礦業公司的理由,是不是有私人利益沖突在裡面,并不是角色自己說的那是為了大家。

話說回來,當初要阻撓的時候,動機實在是交代的很單薄,完全沒有說服力,跟親弟弟的沖突讓整件事看起來更像是為了私欲。 它反映出當代的一切淺薄、虛僞和庸俗的毛病,盡管劇中經常試圖引經據典,從一開始就拿出革命時期的英雄典故,但整件事表現得仍然就像兒戲。

為了他們自己的事業,角色幹的唯一的實事就是印傳單然後上門散發,然而這件事更能顯示出故事的蒼白,因為發傳單這件事,在自由國家簡直就是可以忽略不計的事情——隻要資金到位——恰好主角家裡有礦。

所以整件事根本沒什麼困難的阻力。而偉大的事業總是困難重重的。他們敢去1831年的美國散發一下廢奴傳單試試嗎?毫無疑問,全世界沒有幾個人敢于冒廢奴主義者的那種危險,付出廢奴主義者的那種犧牲。

看看《約翰·亞當斯》是怎麼表現革命的。《薩拉共和國》中的現代人關注的事,跟革命的重大議題還相去甚遠。

看了标題,我心裡想到的獨立建國的原因,絕不會因為反對某個公司,而反對某個公司,絕不會鬧到獨立建國,本劇是違背常識的。

主人公幹的事,所謂反對大企業,是一件幾乎沒有什麼風險,政治上還非常正确的事,但為此做出的卻是搞叛國行為。在一個不論在法律還是道義上都給你撐腰的國家,搞叛國行為,而且還被國家權力機構認可了,真的獨立建國了,我不知道說什麼好,整個劇情如此扭曲和超現實……

當年英國專制勢力是以國家機器和軍隊去奴役殖民地的,劇中的公司并沒有國家機器和軍隊撐腰吧?司法系統反而是給主人公撐腰的,一秒鐘就無罪釋放了,甚至承認獨立建國了。從國家承認他們獨立建國開始,就已經不忍直視了,故事完全失去可信度。因此,整件事從一開始就像是在胡鬧,原因甚至比動機還站不住腳。

綜上所述,主角們之後付出的斷電之類的代價,純屬活該。因為這件事本就沒必要以獨立建國作為解決方式,但既然那麼做了,那原本國家一切應該履行的義務、合同或契約,都理應視作無效,非常公平。

它給人一種感覺,主角不是為了反對大企業而獨立建國,而是為了獨立建國而獨立建國。隻是某個小學生為了體驗一下革命(或造反)的感覺,體驗一下當獨立王國的國王的感覺,而閑的沒事玩的遊戲,然後國家和社會各界都很支持主角。而反派招數如此匮乏,就像是為了配合演出一樣。為什麼沒有抹黑主角而編的黑料?半夜裡的打手哪裡去了?威脅的郵件呢?腐壞的司法系統呢?鎮壓的軍隊在那裡?

叛亂事業如此順風順水,似乎主角們唯一需要擔心的問題就是酒吧裡的糖果販賣機沒電了所以吃不着糖豆了。

總而言之,我支持反對任何大企業橫行霸道的義舉,但我認為本劇的主角反對的動機令人懷疑,行動更是蠢出天際,因此完全無法認同。話又說回來,這畢竟隻是編劇瞎編的劇,現實中的抗争不應該那麼蠢。

我不知道編劇腦子裡在想什麼,水平大概就跟國内那些喜歡寫架空網文的寫手差不多,意淫成分居多。

真的,反對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公司,不需要獨立建國。現實中,民權的革命基本已經完成,現代美國人需要的是維護成果,不過如果水平是像劇中這般,成果能不能維護得住還是很令人擔憂的。

當年南方特權奴隸制勢力,本來就是要分裂,因為不分裂自己的奴隸制特權就保不住。這個劇倒好,明明你自己的國家是保護你的權利的,你倒好,權利沒有去維護,先把權利的最大保障——國家給分裂了。

你美利堅合衆國新罕布什爾州是什麼人間天堂?不費吹灰之力在某鎮議會、鄰居家門前、法庭和酒吧(主要是酒吧)走走過場,就能成功“反抗暴政”一步到位實現獨立建國的偉業!過程中甚至沒有流一滴血。

主角們在酒吧裡喝着我叫不上名字的最時髦的雞尾酒,吃着甜點,“革命”就成功了。而我所認識的真正的革命,不是那麼一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