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了幾天時間追完了這部根據“七一勳章”獲得者張桂梅老師事迹改編的電視劇《山花爛漫時》,時常笑着哭,哭着笑,覺得自己像個神經病。但如果你也看這部劇的話,相信你能理解我。或許張老師也時常被人說像個神經病,但如果你了解她一些的話,相信你也理解她。
在各大報道中了解張老師,聽說她在山區辦一所全免費女高,教出不少優秀的女學生,聽過她帶着最後留任的幾位黨員教師宣誓,也在鏡頭下看過她蹒跚的步伐、纏裹着膠帶的雙手,已然由衷的敬佩。但第一次聽說她在女高實行軍事化管理的時候,内心說實話還是有點存疑的。因為深知軍事化管理太苦了,是适合學生成長的嗎?但看了這部劇才更有體會,她們沒有别的選擇了。那些女孩子的家庭或重男輕女,或父母患病,沒有多少讓女娃讀書的意識,有的也因為經濟原因有心無力。辍學十幾歲嫁人,原本應該享受大學時光的花樣年華,卻在不斷生孩子,背上一個,懷裡一個。張老師說,一個女性接受教育,可以改變三代人的命運。而免費女高,就是她們的出路。
但在山區辦一所免費女高談何容易。沒有基礎設施,張老師到處“厚着臉皮”拉贊助,甚至創辦初期,跟隔壁學校共用食堂衛生間。沒有老師,張老師就到人才市場各種招攬,還要求高質量的,想給孩子好的師資力量。沒有學生,張老師一趟又一趟跑進山裡,挨個家訪。也有些老師堅持不下來,畢竟她們也要生活,能出哪怕一份力,已實屬不易。
萬事開頭難,後來更難。教舍建立起來了,資金能不能跟上,學生招進來了,進度能不能跟上,各種問題紛沓而來,都沒有壓垮張老師,沒有壓垮女高人。老師與學生、學校與縣城,其實都是相輔相成,相互支持的。女高能支撐到現在,張老師的背後有一批幹實事的黨員幹部。
這部劇,記錄了張老師辦女高的艱辛,但也充分展現了她昂揚奮鬥的精神,始終有一股韌勁。她不僅是理想主義者,更是實幹家。她說:“如果說我有追求,那就是我的事業,如果說我有期盼,那就是我的學生,如果說我有動力,那就是黨和人民。”緻敬張桂梅老師,也祝願我們都能行已所愛,愛己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