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常存的有信、有望、爱、这三样、其中最大的是爱。 ——《哥林多前书》第13章第13节
原文刊于ANDA独立电影
《水中女妖》作为补完沙马兰的最后一个阶段中最为突出的影片,当然它也是沙马兰最伟大的电影,它无比质朴,天真纯洁,以及,大智若愚。
如果要详细讨论沙马兰的电影,必定要从其早期电影《小鬼一箩筐》中进行探究,这部影片完全称得上是阅读沙马兰的说明书,不仅它之后的大部分片子都有着其影子,而且它也造就了沙马兰自己和他后来的电影,不出意外的,《小鬼一箩筐》成为了一切的缘由。在这部影片中沙马兰让主人公不断地在现实中找寻超现实的征兆,最终发现神迹就在眼前,这似乎启发了或者说坚定了沙马兰的某种信念(对电影亦或是宗教)。基本上这成为了他之后大部分电影中内在的以及无需解释的逻辑,因而常常被导演自己省略掉,因为沙马兰早已把这当成一种既定的事实。
沙马兰的电影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环境中突然闯入的怪异,在这之中最为典型的是《拜访小屋》,一队人突如其来的闯入家中,给你讲一则你无法相信的故事,然后在不断的摇摆和怀疑中选择了相信,这样的结构同样可以变成一种比喻来描述他的其他电影——《天兆》《第六感》《不死劫》等。另一类是人类突然闯入陌生环境之中,然后逐渐探明其机制和古怪,比如《灭顶之灾》《老去》《探访惊魂》等。
另外,自天兆之后,沙马兰开始喜欢构建小巧的空间装置,并在其中生成概念。而《水中女妖》算是其中比较早的一部,且属于第一类,也是这之中最好的。尽管我们肉眼可见这部影片的制作粗糙至极,但其光芒之处依旧无法被掩盖。沙马兰在这部影片中邀请所有人一同参与故事的讲述,他相信所言皆真,所见皆实(看电影),就如同他相信电影一样。我们所需要做的仅仅是变成孩童,接受和相信他的童话。
这当然充满困难,在许多批评者当中,经常会出现的现象是,认为喜爱他作品的人通常都是借助过度解读和阐释才能搭建起通向理解它的桥梁。但事实恰恰相反,批评者们最热衷于指出的所谓逻辑问题,其分析方法的本质依旧是阐释和解读,而某种潜在的“逻辑链条”的断裂则正会导致得出“不符逻辑”的结论。能深刻察觉到影片所表达意涵的观众通常从未采用阐释的理论,仅仅只是依赖信任,因为对于沙马兰而言,爱无需隐藏,我们所看到就是真实,不存在谜底,因为答案一开始就早已给出,它们需要人类跨越逻辑的隔阂从而直接传递给我们。
也正因如此,沙马兰才会在《水中女妖》里让主角毫无转折的相信女妖存在的现实,因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到达他表达的核心,也是沙马兰对电影和我们的态度——永恒且无条件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