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蔡臯:相信萬物有靈,在與萬事萬物的交往中汲取生的能力,并非天然純真,實際是謀生之法,“造出自己的桃花源”,把不幸、痛苦、災難都當作暗色,隻是作為對比而存在,并非不可逾越。

2.張雙南:在激發狀下才能寫詩,我不在乎别人怎麼看待我的理論,我隻是高興我對這個東西又了解了一點。

黑洞以前叫凍結星,它的視界面,是時間停止的地方。

科學家是實驗的産物,也是信念的産物。

有兩類科學家,一類是鳥的科學家,俯瞰世界,統整藍圖。一類是青蛙的科學家,聚焦附近,勤勤懇懇。

“觀念固然重要,行動才是靈魂;世界與生活的肌理,總蘊含意外的感受。”

3.彭凱平

認知失調理論

通過心理隔離,将社會情緒和個人情緒如何妥善安置。

快樂是一種理智。

4.陳曉卿

菜單會暴露一個人的一切。

不要去說一些教别人的話,讓他們自己去發現。

記錄人類經驗,這是一件很棒的事情。

“像上帝一樣教育人的時代正在過去,我們伴随一個人看這個世界的時代正在興起。”

每一個食物都有曆史的回音。

任何一餐飯裡面肯定不是簡單的一餐飯。

中餐是一個黎合劑

5.馮遠征:真聽、真看、真感受。

6.徐京坤:航海隻有起點和終點,中間是千變萬化。

在海上,我可以讓自己不要說話,專注海、專注風、專注水流。在海上要非常細緻,永遠把這些問題扼殺在出現之前。

隻有最強大的基因到達了遠方。

先找最不合适的工作,再中裡面找最合适的姿勢。

隻不過這個廚子見識過大海。

7.王笛做事誠平恒

8.黃浩江:我們在歌劇的墳墓裡做歌劇。

當我們唱起歌,苦難就消失了。

這些歌如果你記得,請不要忘了它。

9.韓紅:我希望把自己埋深一些。

10.李景亮:用辛勤的汗水灌溉生命的果實。

11.何懷宏:大海不失為永恒,大地也不失為永恒。你以渺小之姿處于其中,會有一些憂傷,但是你甯願要這種憂傷,也把它和快樂交換。

12.李東升:在每次挫敗裡找到新的人生。創造内在的時間 。

13.費翔:在工作之外,有一個自己圓滿的生活。

14.安藤忠武:每個年紀有每個年紀的戰鬥方式。

這些偶然的選擇讓我的人生集中在一點。

15.張曉剛:我經常在一種自我沉醉、自我逃避、自我欣賞的狀态中創作。

藝術家有一種獨特拿捏這個世界的方式。

批評一旦退場,才華就沒有意義了

16.王赓武

東南亞概念的由來,英、美忌憚中國、印度。從軍事戰略立場出發。

文明沒有邊界,屬于所有人類。

啟蒙文化是我們現代化的重要力量。

我們總覺得足下才是穩定的,但或許翅膀才是最穩定的存在。

埋骨何須故裡,蓋棺便是吾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