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波四小時的處女作,也是遺作,在他過世後獲得台灣金馬獎。

大量的自然光,手持長鏡頭,就像央美的同學喜歡“高級灰”一樣,這是作為科班的北影畢業生的喜好。

四主角的故事設計編排,不管是小說還是電影,都是最有才華的作者才敢挑戰的。這些年,我印象中隻有孫曉的《英雄志》采用了接近四主角的手法,後期也是困難重重。

胡波講好了故事,而且有很強的自我風格和特征。雖然這種特征,是如此灰暗和絕望。

據說胡波的王小帥的分歧在于片長。雖然大量的留白過渡,确實強化了導演的風格;但我也覺得做些删減還是會更好,好幾次我看着攝影跟随人物後背拍攝長鏡頭,都覺得頭暈。

養老院的長鏡頭如此驚豔,不僅是本片,也是近年我看過的最優秀鏡頭。它完全體現了為什麼要用長鏡頭特有的調性和必要性。

章宇和彭昱暢,真的會選本。作為一個年輕導演,這樣的起點并不低。太遺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