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很少給文藝作品四星以下是因為我願意與作品互動而提升作品的完成度。
觀衆是作品的鏡子,舞台也是觀衆的鏡子。
1.背景知識: 影片前半段有一場戲是給歌劇粉的,一位采訪歌劇女皇的年輕記者跟着卡拉斯走到一個廣場,正在演奏、合唱的是《蝴蝶夫人》的哼鳴合唱。接着記者問出了: 難道你不在這時候唱一段嗎?……這位記者顯然很不專業,不知道這裡作曲家是沒有安排女主唱段戲份的,記者代表的就是吃瓜群衆。
2. 人物塑造: 一些低分評論集中在女主被安排的過于裝腔作勢。讓我們來做題/玩遊戲參與互動 情況A : 女主本就如此 導演還原罷了,涉及真實人物的還原要拿出證據。但是全片多次提到,女主希望自己寫自傳,也提到現有的報道多有歪曲。
情況B: 這是女主希望自己所是的劇本,可以理解為她在年老時對過去的挽尊。誰還沒有對過去的吵架、考試、人生選擇不滿意的時候呢?我完全相信歌劇演員能在生活中說出那樣的台詞,如果溝通對象熟知經典劇作。隻是那樣的人物不接地氣罷了。
至于是史實還是導演假設立場,都能說得通。當然觀衆可以認為導演曲解、篡改了事實而打低分,但我沒有在低分評論中看到任何史實證據。
3. 藝術綜合審美: 還是那個老問題,就電影論電影是一種被技術限制的審美方式。電影本身也是綜合藝術,為何不能結合其它藝術視角呢?如果因為鏡頭、劇本、台詞不符合所謂電影特色就扣分,那這些扣分的地方也可以和文學、音樂等藝術進行關聯的話,為什麼不能加分呢?上述第1點就是與音樂結合,并不停留于背景音樂這樣的傳統聯系罷了——
女主說她的生命就是歌劇!
第2點我根據文學作品的“作者已死”觀點,如果導演歪曲史實,對于求真的粉絲可以先扣分,但如果根據導演的視角,給出了一個更符合卡拉斯意願的自傳版本,是不是也應該加分呢?又或者是不是可以放下史實單純欣賞一個虛拟偶像呢?
4. 觀影門檻與打分: 任何作品通過上述三點,觀衆完全可以判斷自己是不是預定的目标客戶群。如果不是,沒必要打一兩星的低分,也沒必要啥也沒看懂強行五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