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部剧看完很迷茫,回头没想到有什么值得讨论的精彩的情节。

对于我来说,铺天盖地的“姐弟恋”“真实”的营销是让我对这部剧感到更加疑惑的地方也是有些逆反的地方,我的的确确很反感剧宣规定我该去怎么看这部剧,尤其是贴好姐狗标签、真实标签。所以想试试浅浅谈谈警惕“似是而非”。
这部剧从剧本身到安利都给我一种无比清高的感觉,大概成也编剧,败也编剧吧。很多人喜欢里面的台词,的确,一开口就知道要用新奇的比喻来一点人生小道理,很像那种装订清新辞藻华丽的成功学散文集,也像是密集输出的修身养性浓郁版心灵鸡汤,噼里啪啦狂轰滥炸,回想每一段给得又不够深刻。想起桃子辞职,轰轰烈烈女主人一般在公司来了一通,再回头以胜利者姿态告诉女主所谓的“道理”。问题出在哪里?编剧当然为角色们设置了很多挫折,但其实细想,逆境不逆,大家都是以一种即将成功者的姿态降临,以脚踩普信男、怒骂前领导的姿态出现,然后台词刷刷一说,嘿,成了?

难受的地方就在于,这部剧以一种“讲真实”的姿态降临,又掺杂着很难注意但一注意就难免心梗的点。首先就是底层设定,编剧好像去了解了,但没全了解,剩下全凭借想象是吧,高管助理工作内容一早就被质疑过了,同时,作为一个竞技体育爱好者,我真的很难忍受一群打职业的运动员坐在外面的餐馆吃着有各种香料的火锅、肉肠,不提兴奋剂还能说编剧大约不了解也可以说不重要忽略不计,可是后面又非得弄出个兴奋剂问题。包括男女主身后背着的一堆狗血设定,宣传中的姐弟恋和剧里的姐弟恋几乎不相关,我很好奇,“年龄不是问题”,究竟是不需要在意年龄,还是非要让男主角身世坎坷心智成熟,女主角成熟稳重有条理但内心还是宝宝?很喜欢前面男主楞头青女主井井有条,没想到最后迎接我的是“最好的爱情就是把她宠成孩子”,对,我破防了,我期待着能真正有思想上的进步而非形式上的突破,但现实是这部剧用悬浮的事业描述女主的强,用传统老路子的恋爱相处描述女主内心依然是“小宝宝”,幼化女主的心灵以达到淡化年龄差与内心成熟有担当但行事幼稚的男主在一起的效果。原来是配平而已,它不符合我的期待并且让我感到很难受。。。就像是“姐姐再强回家还是弟弟的小宝宝”。。。为什么姐弟恋还要吃男强女弱的老套路呢?为什么恋爱觉得万物可爱就一定是变幼稚呢?大约有人觉得这样的姐姐是有反差感的,是可爱的。。。但我只觉得,前期说的爱情里的“平等”不过是虚晃一枪,是弟弟一不小心落后十年阅历努力追赶并且无比在意养家在意送礼在意所谓“男朋友的义务”,于是变成了弟弟是“掌握主动权地征服”,而姐姐再强回家还是在弟弟怀里撒娇娇。我审判自己,以往每每看到男主在女主怀里撒娇服软,我以及弹幕的观众,都是一片沸腾的,似乎打破了“天经地义”能给人非常愉悦的快感,前30集我都觉得万一这部剧就能借着姐狗的形真正带来不一样的姐狗呢?结果还是没有变化,我期待的“男朋友义务”“天经地义”的打破,变成了“舍不得你嘛~”变成了彻彻底底的“年龄不是问题因为他们核心还是男强女弱”。

很恐惧一遍又一遍强化“天经地义”,在我来看,甄嬛传这种“雌竞”到极致走向弑主的、把男人的世界女人的世界分明地摆在你面前、辛辣地讽刺了现实又和现实保持距离的剧,讽刺意义教育意义反而远大于包着糖纸诱哄的童话故事,沉湎于人造的梦幻“真实”让人恐惧,所以面对不主动与现实拉开距离的剧,我的批判态度会占据上风。

貌似这部剧的热度颇具争议,我以为大约也有剧本结构的问题。首先,并不是什么走平淡不狗血的风格,事实上,编剧已经堆满了狗血设定狗血情节了,但总是差一口气,节奏很乱。其次,台词剧情太直给了,咔咔一顿输出恨不得全送我头上,人物背景一说出来,就能知道后面会发生什么,加上台词很“讲究”吧,很长一段时间我都觉得在听台词给我上课,上课的老师以为自己这样写特牛,但听过之后毫无波澜。剧情的推动就单靠台词和空镜了,一个突然来的电话就是毫无铺垫的转折剧情(哈哈,导演打电话换下一part是吧),加上各种工具性情节乒乒乓乓一顿组合,打出来的都是散招。

不过也不是全然没有好地方,大约对这部剧生活化评价的来源是演员们自然的演技,羽毛球网球的训练确实不容易。虽然并不是我期待的那种,但不可否认剧也在尽力传达一些价值观,故事也算是工工整整地完成了。别的,比如狗狗队,男二女二的线,教练罗念的线都有可爱的地方!

爱情而已更像是精心雕琢但有点寡淡的机雕工艺品,编剧大约能出版一个成功心灵鸡汤学吧。

还是喜欢在制作上主动与现实保持距离又无时不刻关注和讨论现实问题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