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錄片更容易獲得高分并不是因為題材,而是因為真實自有千鈞之力。
從開頭起,吹去曆史畫片上的塵埃,厚重感就已經撲面而來。導演用心地全世界搜尋素材,用寫論文式的辦法各種互相取證印證,用曆史檔案與一個個“人”的照片、回憶錄、信件、錄音拼湊出了一個細緻完整的事件經過。這個裡面有英軍的人生過往、家屬的傷心往事、危難中的英雄、船民的善良勇敢、一種出于本能的救人與淳樸、不得不回日本戰俘營時英國戰俘為船民的考慮(這一段的被救和救人雙方都有種人性光輝)、村民把他們藏在海島小洞裡并穿過日占區的那種獨屬當地人的機智與勇氣、日本人(軍人加後人)的閃爍其詞逃避責任、當時的殘忍與各種喪心病狂(當然了,英國人他們看到的還隻是冰山一角)、美軍痛擊友軍後的PTSD,多年後相遇後的忏悔隻能雙方抱頭痛哭(也是無妄之災…)
這是一個短小的故事,因為相較于二戰無論何處發生的巨大戰役或者災難,裡斯本丸沉沒都是一個再小不過的事件,無論是從規模、持續時間還是影響力,但這确實是一個極好、也就等了的切入點。四國參與、被人遺忘、可以避免、撲朔迷離……在這個持續不過一兩天的沉船事件和後續事件裡,可以以小見大地看見戰争中的人生百态。幾百人死在異鄉,但如同沒有發生一般被大衆遺忘,這就是戰争中每天上演的事情。

感動于其中的幾個時刻:首先當然有東極島漁民奮不顧身地救人,沒人要他們救人,甚至可能他們當時也不知道救的誰,但是救人是他們的本能,哪怕對面的架着機槍的日本兵,這是一種存在人類本能裡的偉大人性與勇氣,值得一切的歌頌。當然,那個更幽默的住加拿大的老兵的講述也很好笑,掏出一把大刀????,啪地一下把蘿蔔切成兩半????。接着讓人感動的是那個港英愛情故事和對小弟的一封信、包括船裡的那位英雄軍官。這些士兵的故事他隻是給你講述就好似煽情,但其實并沒有,感動人的是真實的感情,不以國籍為轉移的普通人的真實與勇氣。最後很讓人喜歡的是偷偷藏下那三個英國人漁民們的那種小得意????:怎麼樣?你有機槍又咋樣,我們也有我們的小智慧。當然英國士兵就直接跟着日本兵走了也讓人感動,雖然前途生死未蔔,但是也知道不能拖累漁民們,這也是一種大勇氣。

順便要好好拷打鞭屍下日本人這種躲躲閃閃、死鴨子嘴硬、推卸責任不面對事實的态度,身位主要責任人,這麼多年好像不提就是沒做,完全沒有對自己當年暴行的悔改(當然,這個事情上,中國人太了解他們的德性了)還是“我們這些年也不容易啊”這套邏輯。相較于隔壁美國友軍,人家也算是倒了八輩子黴被坑了大水沖了龍王廟,因為你們不挂旗要背一輩子的心理輔導。

這就是曆史的意義與魅力,彙聚一粒一粒的洗沙,像拼魔方一樣拼出一個個事實。也用小毛刷刷走一粒一粒的細沙,露出雕塑的原貌。不過我在像,當年的人還有那麼多信件、記錄、回憶錄、照片,紙質的檔案供八十年後的人翻閱,現在的電子又能保存多久呢?微信消息随着内存清空而消失,我們還能留給後人什麼百年不變的?或許是我多慮了,畢竟這是個消息滿天飛的信息時代,留下的理應更多。或者,這就是便利的代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