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最愛 《風聲》
時至今日,年已過半,還是沒能從風聲這部劇裡走出來,幾乎每天都能想起裘莊裡的五人組來。我之前對待影視劇,即使喜歡也絕不會刷第二遍,風聲成了例外。
從未追劇到如此“失态”,向身邊人不斷推薦,被我安利成功的也隻是寥寥數人,也辛苦那些從頭到尾沒動搖的同志遭受我源源不斷的叨擾。我确實是想讓大家看到這部優秀的諜戰劇作,讓更多人了解到那個黑鐵時代有無數如李甯玉一般,心向光明卻把自己置身敵營的諜報工作者。他們就是那個黑暗時代,烏雲籠罩下撕裂出來的一束光。
從大年初二看完風聲,到今天再沒有完整的看完其他任何一部劇,是真的除了風聲看不進去。以至于留下了風聲台詞後遺症,生活場景關聯無處不在。一片殘葉,一支鋼筆,一個噴泉水池,,,。這部劇如此上頭的原因從專業角度我做不出評析。
風聲與我而言,不僅僅是一部雙女主劇,看完久久回味的,除了兩位女主惺惺相惜的絕美愛情—這不可忽略,更多的是李甯玉對信仰的忠貞和對獻身革命的無畏。她以柔弱身軀面對死亡卻從未退卻,正如她對顧曉夢說的那樣“諜報人員的職業生命,是犧牲,隻有這樣才能無所畏懼”。還有影版風聲裡的一句台詞震撼了我好久,“隻因民族已到生死存亡之際,吾輩隻能奮不顧身挽救于萬一”,讓奮不顧身這個詞在我心裡有了新的理解和更重的分量,以生命做賭注,隻為搏那萬分之一的勝利希望。
除此,它還是一部優秀的群像戲,一生精于算計往高處爬到最後也隻是為了護女兒周全的金生火,八面玲珑圓滑世故最終與心上人一同自盡囹圄的白小年,人狠話不多把李甯玉當做信仰的吳大隊,熱烈張揚敢說敢做的船王千金顧曉夢,就連得志小人王田香也塑造的有血有肉,形象鮮明。當然最愛的,還是我們外柔内剛的破譯天才李甯玉。生日那一段,當我們終于從李上校無情冷傲的外殼裡窺探到那麼一丁點溫柔的真實玉姐時,編劇的筆讓這一切戛然而止,從至美,瞬間拉到至虐,把美好展現給我們再把它揉碎毀滅。正是這樣,這部風聲成為了大部分裘莊人的意難平,可能這就是be美學的魅力所在吧。
我看過實體書後,麥家老師的寫作手法讓我一度以為真的有顧老這個人,在台灣帶着玉姐的孩子,在回憶中活到了八十歲,以為她看到了影版風聲才離世,看到了她心裡希望的結局(玉姐活下來),以為她替玉姐見證了這個她們共同為之奮鬥終于迎來的黃金時代。盡管意難平,但我仍然希望也願意相信這就是真實故事改編,我希望如此驚豔又美好的人真的存在過這個世界,兩個女孩子珍貴的感情真的發生過在那個時代。那我們意難平的也不再隻是泡影。
撕裂黑暗的革命者
©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