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個大早坐了一小時電車去看首映,無奈本地電影院沒有,隻能去别的城市看。工作日的第一場依舊滿場。在首映的前幾日走在路上就已經發現,各個戶外用品商店的門口和櫥窗上已經挂了不少搖曳露營的宣傳海報,當時心中還暗暗想着,日本人還真喜歡搖曳露營,這一波不知道給戶外用品店增加了多少收入。
等到首映的時候還是被這觀衆年齡層給震撼了,男女老幼什麼年齡段的都有,這是第一次去看動畫電影,其他的動畫電影是否也是這樣的情況我不知道。
說了不少題外話,接下來說說劇情吧。
本作講的是成為社會人的五人組克服各種困難,建立自己的露營地的故事。告别學生時代無憂無慮的生活後,五人組找到了各自的工作。成為了社會人之後,收入增加了,可以買自己喜歡的露營用品,買自己的車,不管去哪都可以。但是朋友們已經各奔東西,能在一起的機會已經很少了。從這個方面來看,卻又顯出幾分寂寥之感。
季節感構起的時間與空間
故事結構不出所料,依舊是日本文學和電影中常用的季節凸顯時間流轉。這幾乎成了日本文藝的定式了。從古今和歌集到源氏物語,枕草子,從芭蕉的俳句到渡邊淳一的失樂園,可以在許許多多的日本文學中找到季節感。并非嫌棄俗套不好,在一個表現戶外露營的故事中,用季節流轉表現山川河流的風光是十分合适的。同時,本作的另一條線是,因為長大而走上不同道路的好友們,因為相同的愛好重聚,為同一個目标克服空間與時間的困難,加深友情。時間與空間成為本作的主要表現對象,那還有什麼比得上四季流轉更能表現時間的流逝,主角們的變化呢。夏季的花火大會露營上告别學生時代,三年後的深秋時節舊友相聚提議共建露營地,冬季的奮力工作與阖家團圓,春季的意外與彷徨,夏季的重整旗鼓,秋季的正式完成。季節,承擔起連接劇情與人物,塑造時間流逝的重任。加之前文所述的,用季節感表現山川河流的變化,觀衆們便在兩小時的觀影時間中,與主角們一同經曆喜怒哀樂,欣賞自然的雄奇瑰麗。
再生
另一個暗線便是露營場的主題——再生。這不光指本來是破舊廢棄地點,後來被考古隊認定地下是曆史遺迹的土地,在新時代作為露營場重新煥發生機。也是指主角們為了省預算,用各種可回收用品構造露營地。也是指長大成人的主角們重新聯絡起舊時的感情。同時也是指将露營的愛好傳遞給更多人。
“再生”這一主題的選用,或許和日本近來很火的SDGs有關。不懂的朋友們可以理解為持續發展觀。
結語
文已至此,我也明白了為何電影院中多數觀衆都是社會人的年紀。畢竟,這是一個講給社會人的故事,腰包漸漸豐滿的社會人,心靈卻漸漸消瘦。告别舊友與家人,獨自去某個城市打拼,回來已是滿身疲憊,隻想睡覺。但這個故事卻透露了一種信息,不要放棄自己的愛好,通過愛好可以讓情感重續,跨越萬水千山,行過四季流轉,堅持你所熱愛的,舊時的一切依然不會改變,但我們會有更成熟的思想與更充盈的腰包去面對舊時的老友與熱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