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演推介:

随着電影在法國的誕生,早期的盧米埃爾兄弟、喬治·梅裡愛與愛麗絲·蓋伊皆開始對電影的探索。此外,繼法國後,美國也開始了對電影的探索,并取得的結果也卓有成效。1870年,埃德·溫鮑特在成為導演之前,也做過油漆工、電話操作員和小發明家,之後便在愛迪生的制片公司開始工作。其工作内容便是把各種各樣的紀錄片和短片組合成較長的項目,并對影片的順序進行排列。因此,這也使得他對剪輯的工作有了自己獨特的見解,開始了其偉大的電影生涯。

私影佳片:

《一個美國消防員的生活》

《火車大劫案》

《一個醉鬼的白日夢》

影像風格:

埃德溫·鮑特随着長時間的剪輯,偶然發現了大量的特效和特技,并運用到了自己的電影之中。其中最具有影響力的便是平行剪輯與交叉剪輯的運用。

在《一個美國消防員的生活》中,我們不僅可以看到其對交叉剪輯的運用,仍能看出鮑特用電影鏡頭進行有意識地叙事,例如鏡頭随着救援馬車的移動進行搖鏡頭,随着馬車救援隊的出畫,我們便能看到救援隊已經開始救援。其次,在展現消防員抱着女子向窗外走去的這一動作,鮑特更是将室内鏡頭與室外的鏡頭進行有效地叙事組接。由此,為之後的電影鏡頭叙事創造了一種可能。

一個美國消防員的生活 (1903)8.11903 / 美國 / 動作 短片 / 埃德溫·鮑特 / Vivian Vaughan Arthur White

《火車大劫案》的放映,更是讓鮑特名聲大噪,成為了影史的經典之作。此片不僅運用了“停機再拍”與鏡頭移動的技巧,我們仍然能看到鮑特所開創的交叉剪輯,例如罪犯綁架了工程師,并在火車上進行搶劫,而接下來的鏡頭便是工程師的呼救,被女孩救下,之後工程師禀報執法人員,鏡頭便再次轉向了罪犯被執法人員追逐。四個鏡頭講述的是同一件事,并交替組接在了一起,成為了轟動一時的交叉剪輯的獨特運用(當代最為著名的交叉剪輯便是《教父》結尾片段的運用)。此外,此片的問世更是奠定了日後美國西部片的基本格調——取材于真實事件、将鏡頭對準大量外景以及其濃烈的雄性氣息(而這也導緻了日後電影中女性形象的邊緣化)。

火車大劫案 (1903)8.51903 / 美國 / 短片 犯罪 西部 / 埃德溫·鮑特 / A·C·阿巴迪 George Barnes

《一個醉鬼的白日夢》被很少人記起并誇贊,但鮑特無疑對夢的影像探索也功不可沒。從鮑特的第一部短片《騎士的夢想》到《喬許叔叔的夢魇》,再到《一個醉鬼的白日夢》,對夢的探索便一直存在。從早期較簡單的運用真人的形式進行“停機再拍”的手段制造夢與夢魇的效果,再到《一個醉鬼的白日夢》中運用“多重曝光”等多種手段,展現了一種天馬行空似的非理性化夢境(應該是心理蒙太奇的早期運用),營造了酒鬼喝醉酒後的暈眩感。

一個醉鬼的白日夢 (1906)8.21906 / 美國 / 短片 奇幻 / 埃德溫·鮑特 Wallace McCutcheon / Jack Brawn

資料推薦:

【【crashcourse 電影史】Eposide5: 埃德溫鮑特和電影語言】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G7411m76H?vd_source=78138831419915af7d48e7cefebfa7f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