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屬于老年人的“青春派”

近年來在國内電影市場揭起了一場“返樸歸真”的電影風潮,對現實生活的藝術化呈現,對普通人内心情感和人性的深度挖掘成為了一種慣用的影視創作手法。電影《我愛你》以空巢老人常為戒和拾廢老人李慧如的“相愛相殺”為故事主線,由此生殖出了謝定山和趙歡歡的相濡以沫,代際沖突,老人問題等一系列的現象。以老人問題為中心折射出當今社會深受困擾的現象并将答案蘊藏在影片中。

一、愛情主體轉向,價值體系更新

對于内地電影來說從來不缺愛情電影,甚至可以追溯至黃祖模導演的《廬山戀》,但縱觀所有的愛情影片,其主體無非不是青年男女甚至俊男靓女,其身份或是公司白領、都市麗人,或是青年學生。這些電影在情節上大多隻是表現一種浮于表面的男歡女愛或感情純真,有戲劇性的沖突卻缺乏思想性和藝術意蘊。

電影是以視聽為表現方式,以聲音、畫面、蒙太奇為藝術手段進行表達的“文學作品”作為一門叙事藝術,它是對社會生活和社會現象的表現和再現。當人們的視眼全在青年男女之上時,需要一部作品來關心日益邊緣化的老年人。以老年人的黃昏戀和展現老年人的彼此珍重和相濡以沫作為題材确實是一種創新,但在電影《我愛你》中卻并不隻是一個簡單的老年愛情故事,它是一部老年版《官場現形記》,在這部電影中經典一個話題就是“兒女如何對待老人,老人又如何面對子女”,最典型的就是謝定山和葉童這一對,在他們身上集中了幾乎代際矛盾中的所有問題比如在多子女情況下對某一子女的偏愛造成其他子女的埋怨,有了各自家庭後遺忘父母的生活、家庭成員之間的沖突沖淡了家人情感。老人生病無法自理被子女看作一種累贅等一系問題。作為該問題的一對藝術典型,謝定山的做法和态度也正是和中國絕大多數父母一樣,也就是在頤養天年的時候自立根生,盡量減少子女的負擔,這引起了我們對于一種傳統價值觀的質疑,“養兒是否防老”,正如李慧如所說謝定山的女兒每次來都會掏空他的錢包,這也正是社會中啃老現象不斷擴大的一種縮影。父母體諒子女的難處,子女忘記父母的難處,這種情感和倫理的沖突也是導演所想表達的,遵守孝道是我們自古以來的傳統,但我們又以為時代的發展,傳統的東西是慢的,是有害的,是不能接受的,我們認為上一代的父母代表的是一種會阻礙我們發展的價值觀,是一種不屬于我們時代的價值觀,所以我們不去接受。與我們主動漸離相對比的是老一輩人的主動接近,當常為戒去接觸、接受、習慣我們引以為傲的“符号”時,我們是否又願意去接受代表着他們生活的“符号”。

這是用老年人之間戀愛的平等來突出和揭視子女與老人之間愛的不平等。謝定山的家庭是悲劇,但常為戒的家庭又何嘗不是悲劇。常為戒最親的親人是孫輩,所謂“隔代親”的本質就是子女無法接近,而孫子卻可以成為陪伴他們的親人,他們心甘情願的去迎合孫輩,而孫輩以為在爺爺這不用寫作業上補習班,可以自由自在,所以他們樂于去找爺爺奶奶,這就是隔代間不健康的“雙向奔赴”。常為戒的子女來到他家是什麼情況呢?讓常有為照顧好孫子,讓常有為的孫女搬回去住,其本質就是反映出年老的父母更多像是自己的一個工具,分攤自己忙碌生活中所有的不方便,老人并沒有這個義務,隻不過當這種現象普及化,這對于老人來說就成了一種非制度化的義務。為人父母一生都在以各種方式為子女付出。但常為戒相對來說是幸福的,卧病床前有等候陪伴的兒子,而他最後也甩掉了所有包袱去追尋了自己自在的生活。

二、老年人如何追求現世的幸福。

老年人實則和青年人一樣也有“青春期的煩惱”,他們有着面對死亡的矛盾,對孤獨的恐懼,對愛的難舍難分,又常常被現實和子女所“綁架。”怎麼去結束自己的人生是屬于他們的核心命題,若從當前中國父母的視角來看,謝定山與妻子安靜赴死是犯罪,常為戒為愛隐居山林是逃避責任。旁人的目光終究隻是主觀臆斷,當局者又如何呢,謝定山夫妻從容赴死已然體現出了他們的态度,在這個層面上死亡于他們是歸家之路。而常為戒正如桌上的那一隻鳥,他沖破了社會家庭年齡之于他的牢籠,二人三餐,自在淡然。回歸到問題上來,電影想要表達的關于老年人如何去生活這個問題的答案就是你是為誰而活。常為戒的孫女取笑他讨好型人格,常為戒用在年輕人生活方式中的快樂去掩蓋他内心的不快樂,而他什麼時候快樂了呢?他自己說在讨好他自己的時候。

大量的書影音都在介紹如何幸福快樂,但大道至簡,對于本片而言老年人如何去追求現世的幸福核心就在于為誰而活的問題。謝定山的苦心體諒子女是悲劇的,他努力試圖減輕子女負擔卻不曾想他和老伴的去世卻是他子女輕松和愉快的時候,但他卻也是一段有希望的人生,他能和他愛的人白頭偕老又共赴黃泉,在他金婚45周年的時候他想清楚了他為誰而活。

《我愛你》這部電影成功之處在于它講老年人愛情卻又不止于愛情,愛情是讓老年人感到幸福的一種方式,有太多的東西在束縛着我們去追求幸福,就如同仇美靈家永遠望向天空的鳥和終日幻想着一扇窗的她。我看你并不是我們幸福的終點,它是幸福的途徑,老年人打破内心的束縛說出我愛你,對于其他人來講也就是打破自作的籠牢,去探究心靈的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