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劇在如今的古裝劇中算是很不錯了,優點大家說的很多了,我直接說批評吧:
1服裝很棒但女性的妝容太現代,有些出戲;
2劇情節奏不好,尤其是成佛寺這個案子,完全是故弄玄虛,恰好有個人毫無血緣關系的跟天後長一個樣,恰好有幾個知道天後年輕時候長相的人盯上了她,使得整個案子的犯罪邏輯非常缺乏實在性,沒有那種觀後讓觀衆覺得“哦~是的,這個案子必然會發生”這種情緒。看得出編劇想把作案動機和劇中的政治格局挂鈎,比如賣碳老頭記恨天後,居士愛慕天後之類的,但刻畫得有些失敗,因為如果不是恰好出現了舞陽,這個案子就完全不會出現了,犯人完全缺乏犯罪能動性。
3時不時加入一些短言情内容,影響叙事節奏,但沒有喧賓奪主,隻能算是小問題吧。
4劇情密度低,主角團有六個人,但是案子的複雜程度撐不起全員出動,簡單說就是不能讓所有人都能一直有事做,又要盡可能給主角團分任務,于是出現了這種情況,如盧和蘇基本一直在跑任務,而喜軍除了畫畫像之外沒有持續的被分配對案子有推進的事情,就給盧安排如鬧情緒,鑽牛角尖等事情,喜軍負責開導,再撒個糖,過于刻意和機械,缺乏有機性,會讓觀衆覺得一些人的行為不是出于形式和性格就會去做這件事,而是在演戲,在走劇本,這個“安慰情節”在,好像是12集(或者11集)的某處連續出現兩次,觀感很差。
5盧的心智水平不穩定。白澤案開頭,盧的上司整體的态度是,據說有白澤出現,白澤是瑞獸,你去找找。盧非常不願意去,覺得這是扯淡,不想去做政治作秀的事情之類的,鬧情緒。哥們這不是第一季第一集了,你已經成長了兩個季度,這個隻是花點時間而不傷害任何人的政治作秀行為你有啥可糾結的,甚至能鬧大半集的情緒。
6接着5說,如果盧這時候堅持什麼真理,赤子心之類的,那你成佛寺案子為什麼放走舞陽和那個男的?至少至少,他倆是犯罪了吧,比如破壞現場,指給被那個換臉的男人殺死的女的換上自己衣服,利用屍體給自己當煙霧彈;比如見到這個女的被殺不報案,不及時,甚至就不打算報官;比如盧自己說的,他倆私奔可以定性為誘拐婦女(這裡非要認真說的話,可不僅僅是誘拐婦女,因為未出嫁的姑娘在當時不具備完全的自主權利,這個被視作物權的人權是屬于父母的,舞陽不具有自己抛下母親跑路的權力,更何況私奔呢),等。
7關于台詞打磨。内容接着6來說,舞陽跑路,當然劇情裡給的理由是,沒人能阻礙他人自由,之類的。這種啟蒙之後的價值觀串戲就不談了,畢竟文藝作品必然印有時代精神的屬性,所以不算大事,但是舞陽他倆畢竟不是完全的清白身,不僅僅是被母親看的很緊的小白兔,嚴肅處理的話确實也不是幹淨身,主角團,或者說編劇放人,當然這個結局應該是符合大衆價值觀的,但能不能多打磨打磨台詞呢,這部分簡直像是貼臉在喊口号,喊幾句自由、權利就給人放走了,跟春晚包餃子似的,很硬,處理的很不好。這裡盧已經公布了二人的違法行為,如果要放人不是不行,主角團可以提前商量好,或者現場聊也行,但編劇的處理是,兩個女主一人出來站個台,然後負氣而走,使得放舞陽原本可以是“在二人所犯之事可大可小的情況下,主角團認為這個事件中倫理可以大于教條的法條,因此睜隻眼閉隻眼”,變成了,觀感上是兩個女主道德綁架盧參軍,而非找理由為舞陽二人可大可小的行為辯護,那麼邏輯就成了“自由大于法律”。
8還有個小問題,是新三國常幹的,這裡拿過來用一下,但問題很小很小。即對他人的稱謂,比如李隆基直接稱狄仁傑為狄仁傑,你好歹應該叫狄公,或者閣老之類的吧,喜軍見到那個和尚适合也在說,“不,他不是秦小白”,秦是你師傅啊,你就這麼直呼其名嗎,有點不禮貌了。
就看了12集,暫時沒時間繼續追劇了,希望後面的劇情處理可以更好吧。
說一下缺點吧,目前隻看了12集
©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