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了之前從哪裡聽說,對于北野武《那年夏天,甯靜的海》結尾的蒙太奇,黑澤明認為不免有些多餘。從前不以為然,現在突然有點理解了,依舊不以為然。

影片高潮不是靠叙事本身自然達到的結果,而是跳脫故事之外,在結尾的刻意再現的回憶碎片裡。前面盡是緩緩的長鏡頭聯結的生活流叙事,即便快到結尾了都意識不到。

這樣的高潮有些“降神”的意味,破壞了前面竭力淡化戲劇性的“述而不作”的氛圍,可其實并不突兀。

大概“告”是電影的宿命吧。告之以無告之美。雖說述而不作,又怎麼能不作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