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慶檔隻剩下《萬裡歸途》能看了,我最開始内心是毫無波瀾的。近年來國慶檔全部都是主旋律紮堆,甚至已經沒有了去影院的欲望。但還是買了一張《萬裡歸途》看,本來真的沒有什麼期待。

但是影片開始,我猛然發現,這部國慶檔主旋律電影質量出乎意料的好。本來放輕松打算消磨時間的我一下子打起了精神。影片結束,竟然讓我意猶未盡。

因為這不是近幾年的常規主旋律電影。撤僑題材,《紅海行動》和《戰狼2》都有涉及,單獨拿出來不算新穎。但是《萬裡歸途》則與衆不同。大場面剛槍的片段在将近兩個半小時的片長中少得可憐,但是影片卻不乏感染力。

“一部電影有一個好的攝影,就成功了一半。”這句話來形容《萬裡歸途》再合适不過了。宗大偉一行人在影片開頭“交罰款”後準備走出大樓時,遭遇了爆炸。這一鏡頭攝影機并不是直的背拍或者是正面拍,而是大約45度角的側背拍且緩慢的後跟,爆炸瞬間,三人随着一片玻璃煙土被炸向後方,整個過程十分立體,暴力中不失美感,甚至看上去十分連貫舒适,與丹尼斯•維倫紐瓦導演的《邊境殺手》十分類似。宗大偉走出門,側面鏡頭緩慢左移,漫天黃沙與宗大偉狼狽的樣子幾乎融為一體,整體美感十足。後面僅用了幾個成朗的“一二一”鏡頭就已經完成了整個場面的悲壯與一行人的震驚和情況的緊迫,節奏緊張毫不拖沓。再後來大巴車在黃沙遍地的路上盤桓行駛,又和維倫紐瓦的《焦土之城》相類似。布景和攝影一拍即合,充滿着末世的感覺。讓我覺得中國主旋律電影終于有了國際大片的感覺,而不是一味地流水賬叙事和打鬥。

...

《萬裡歸途》的配樂則是緊張壓抑的,與影片中心與情節緊緊相扣,又不失特色韻味,使人回味無窮。悲涼中流露着希望,恐懼中夾雜着正義。整體貼合度極高,是我很喜歡的一點了。

不得不說,張譯飾演的宗大偉人設立的極好。而且《萬裡歸途》之所以如此優秀,一大部分原因來源于宗大偉的成功塑造。他,隻是一個“平民英雄”。幾乎看不到像《戰狼2》冷鋒那樣的個人英雄主義色彩。他會害怕,會無助,會哭泣。在影片開頭通過錢來解決問題,在努米亞邊境官面前瘋狂讨好以達目的。宗大偉的人物開象既平凡,又不凡。他也隻是一個普通人,隻是一位外交官,卻負更大的責任。同時,這要歸功于張譯的诠釋,可以說代入感十足,與人物貼合感滿分。漫天黃沙中萬裡歸途,他可以手無寸鐵地帶領人們走向回家的方向。面對同事的失策,他也會埋怨,但從不輕言放棄。生死一槍的俄羅斯輪盤遊戲中,他也曾流淚失意,但強烈的責任感與負重感還是讓他勇敢地舉起左輪。張譯的表演一點都不浮誇,非常真實。面對死亡,誰不害怕?而面對如此重大的責任卻要面對可能的死亡。矛盾、懼怕、堅強在張譯的表演中體現得淋漓盡緻。他讓角色有血有肉,有了靈魂。饒曉志導演在塑造宗大偉時還十分注重細節。影片結尾,宗大偉回到北京,被煙花吓了一跳。他經曆了太多,落下了戰争後遺症,更能體現出他的平凡,讓其人物形象更加偉大。

《萬裡歸途》沒有一個真正意義上的高潮,事實上整部電影都在高潮,直到片尾字幕結束。字幕開始并不是電影的結尾,王菲的片尾曲《歸途有風》結束了才是。《歸途有風》成功地帶動了整部電影的情緒,又意味深遠。整首歌曲更像是叙述了整部電影的情節,與《新蝙蝠俠》的片尾鋼琴曲有着異曲同工之妙。歌曲最初的平靜也是電影的開頭,宗大偉三人下飛機,心情平常,沒有意識到事情的嚴重性。配奏也為鋼琴伴奏,提琴輔奏,令人心境平靜。從“别睡”開始,加入了架子鼓,吉他等樂器,聲效更加厚重,節奏加快,對應着影片中中國駐努米亞大使館中的人員采取行動。“誰在喚我”一段則是過渡段,配奏樂器少,輕盈不失優雅。影片中則對應着宗大偉與白婳彙合。“該我赴的約都已赴過”開始,配奏提琴聲凸顯,更顯厚重與緊張,還流露着希望。與影片一行人開始歸途之路應。“四月”開始,提琴配奏纏纏綿綿,曲折而有力,與影片中宗大偉“死亡左輪”相呼應。最後重複的一次“Wu”,提琴音調驟升,将情緒全部調動出來,照應着衆人成功回家。

一言以蔽之,《萬裡歸途》各個方面都可圈可點,希望朋友們都可以感受到這部電影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