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看第一集,發現短劇真的跟劇情的展開是環環相扣的。

開篇的短劇說的是一家拉面店的店員有一項超能力,隻要經過他的手的液體都會變成蜜瓜汽水,比如普通的水、拉面湯、水龍頭的水…經過他手的與水相關的文字甚至是偏旁都會寫成蜜瓜汽水,比如"水的問題"會變成"蜜瓜汽水的問題"…而這部短劇的創作靈感來源于春鬥與中浜的相遇,春鬥遞給中浜的礦泉水在第二天變成了蜜瓜汽水,春鬥覺得很神奇就創作了上面提到的短劇。

中浜本人呢,她覺得三人組的解散是自己害的,因為她從小到大就是"瘟神",靠近什麼喜歡什麼都會給他/它們帶來不幸,還列舉了不少例子。這一處就跟短劇的設定對應上了。也就是說,中浜的瘟神體質對應店員的超能力,中浜帶來的"不幸"對應店員帶來的"蜜瓜汽水" 。

此外,飾演店員的瞬太在三人組裡面是ムードメーカー,有一頂金發,他能讓三個人的氣氛變得輕松舒适,試鏡結束後會帶着喪氣的兩個人去吃很好吃的拉面,甚至不遠千裡跨縣吃拉面,小天使一樣的存在。就連春鬥跟潤平差不多要吵起來時,他一個提議就立馬收住了兩人的氣焰。正是因為他有這種感染他人的特質,所以店員的角色非他不可。

不過,瞬太不隻是治愈系,這集有側面反映他的另一面,借老闆娘之口得知他經常一個人去酒吧,結合下集預告,他似乎覺得自己的人生隻有27年,不知這是樂觀還是悲觀。他有可能是三個人中最深不可測的。

至于短劇的場景設定在拉面店,可能源于拉面店是他們決定走這條路的起點,而首集正是一部劇的起點。而且第一集的最後,有句台詞說的就是"あれが私たちの始まりだったとは思いませんでした。"這部劇由此才真正拉開序幕。

還有一個有意思的細節【【是屬于過度解讀的範疇了】】。十年前在那家拉面店,春鬥提出要找潤平做搭檔之前,潤平加了一份麻婆蓋飯和一份餃子,春鬥開口之後,在兩人沉默無言之際,麻婆蓋飯端上來了,随之畫面一切,組合的開始結束了。餃子的戲份沒了,既然兩個人達成共識隻需要做完一份麻婆蓋飯的時間就夠了,那麼有必要加一份餃子嗎?自始至終餃子都是隻聞其名,不見其身。好像給觀衆賣了個關子。而十年後以拉面店為舞台的短劇,也給觀衆賣了一個關子,春鬥飾演的從業者說,我有辦法解決店員這個毛病,但是重要的事情我要吃完拉面再說,到最後,誰也不知道他到底有沒有給解決方案,(這個伏筆會在後續回收嗎?)就像誰也不知道餃子到底有沒有端出來一樣。

短劇源于生活,生活與短劇緊密相連,生活改變,短劇也随着變化。吃完拉面返回東京時,春鬥開着車說要把短劇的最後一句台詞改一下,改成那句"重要的事情我要吃完拉面再說",沒改之前的收尾台詞是什麼呢?好像也沒那麼重要了。

暫時就想到這麼多了~ 隻是個人看法,可能存在過度解讀,也有些牽強附會,還請多多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