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以六十年代舊香港為背景,講述了一個小家庭10年的變遷。60年代的香港,沒有摩天大樓的映襯,沒有全球金融中心的光環,卻獨有一種老時代的甯靜與安詳,街頭街尾的羅氏兄弟一個理發,一個做鞋,到了傍晚,家家戶戶把桌子搬到外面吃飯,小孩子竄來竄去,東家吃塊肉,西家喝口湯,英國政府橫行霸道,十号風球不時造訪,日子雖不算富足,但也是其樂融融。哥哥面對女友家的豪宅,因為貧困而黯然神傷,弟弟因為中秋節無法獨享一盒月餅而嚎啕大哭,這些微妙的小細節無不牽動着我們的神經。

影片中小弟羅進二整天調皮搗蛋,他喜歡把魚缸套在腦袋上,假裝自己是個太空人,透過弧形的曲面,看出去是一個變形的世界,原本局促的街道被拉得狹長,那些燦爛的陽光也随之散落四周,魚缸外的世界狂風暴雨,但在他眼中,卻隻激起圈圈漣漪。

回到羅氏鞋店,爸爸總問他:——“今天上學學什麼?”——“中文和英文。”——“中文學什麼?”——“中文啰。”——“英文學什麼?”——“英文啰。”這樣的對話天天上演,在茶米油鹽的生活中略顯寡淡無味,但其中洋溢的滿滿愛意,想必是很多人豔羨不已的。我喜歡羅進二的純真,那種無憂無慮的狀态恰好映射着我們每個人的童年,不懂也不必懂生活的艱辛,受不了離别也受不了失去,所以在那個雷鳴電閃,大風掀翻屋頂的夜晚,羅進二嚎啕大哭。他偷各種各樣的東西,一隻夜光杯,一面英國國旗….所有他愛的東西,因為他曾經聽奶奶說,如果你肯放棄所有最心愛的東西,把它全部扔進苦海裡,把苦海填滿,就可以和你的親人重逢了。終于有一天,小弟來到海邊,把東西一件件丢到水裡,死亡,對于小弟來說終究還是一件太殘忍的事情。

羅氏夫婦是一對普通的香港夫婦,守着一間小店艱難度日,但艱辛更見堅韌,他們對于生活的态度是知足常樂。羅先生說,“做人,最重要是保住個頂”,羅太太說,“一步難,一步佳;佳一步,難一步”,生活中福禍相随,有開心的一刻,也有失望的一瞬,穩穩地走好每一步,大風大浪也就這樣過去了,人生,不求驚奇,但求安穩。讓我感動的是當看着暴風雨中羅氏夫婦拼命地護住屋頂,當看着羅太太輕輕劃過羅先生手上空空的戒痕,當看着羅先生為太太做的一雙鞋,牛皮鞋面,暗線勾邊,雙層加厚,精雕細琢,一步難,一步佳地走着念着“做人總要信”,就這樣走完了最艱難的台風。

在命運的漩渦前,兩個人對大哥的病無能為力,唯有相互扶持,相互鼓勵,“做人,總要信”。妻子穿着丈夫做的鞋去探望大哥,腳下的欣喜,眼前的無奈,我們或會因此感慨,命運有時就是這樣悲喜交加。哥哥最終還是因為血癌離世了,小弟還沒有學會跨欄呢,父母還沒有帶回及第粥呢,芳菲還沒有說愛他呢,花朵已經染血,世界已經變暗。

大哥真的是個很優秀的人,成績優異,性格開朗,還是體育健将,在小弟眼中,他是“全深水埗最能打的人”,對各種金魚了如指掌,他曾對心愛的女孩說,“金魚的記憶隻有三秒鐘,從魚缸這一頭遊到另一頭,就會不記得自己剛剛已經遊過”。大哥的愛情也純潔得讓人羨慕,他喜歡芳菲,卻遲遲不敢表白,隻是約她去看熱帶魚,告訴她其實天空上可以有兩道彩虹。但他們之間的差距如此巨大,他是個窮小子,她是富千金,在那個愛情沉默成黑白的年代裡,羅進一跨不過自己心裡的那道坎,成全不了她,就放她高飛。在如今這個愛情已經成為奢侈品的時代裡,電影中這段充滿浪漫氣息的愛情顯得尤為珍貴。

我最鐘愛的場景是在羅氏鞋店的小閣樓,閣樓低矮,穿衣服都不能直起身子,兩兄弟挨着坐在一起,小弟在紙上寫寫畫畫,大哥聽着他最愛的一首歌《I Wanna Be Free》,“I wanna be free, Like the bluebirds flying by me….”歌聲悠揚,進一的心也沖出閣樓,飄向遠方,狂風肆虐,大雨如注,大哥靜靜的望着窗外,不知想些什麼。在得知自己患了不治之症後,他或許感到無能為力,但他的臉上卻未見悲傷,如果有,那也隻是遺憾,遺憾未能見到芳菲。在他的葬禮上,播放了他自己作詞作曲的歌,《Echoes Of The Rainbow》,我突然想起了,天上是有兩條彩虹的,一條是另一條的倒影,這樣的奇景,有人終其一生也無法見到。

歲月,偷走過羅先生的鞋鋪,偷走過大兒子的生命,偷走了小兒子的快樂,卻始終未能偷走羅太太對生活的希望。她的達觀一如既往。其實,歲月是最大的小偷。人生苦嗎?苦!已有此時那麼多艱辛,還有将來數不清的坎坷。人生苦嗎?不苦!羅太太說,一步難,一步佳,佳一步,難一步。其實對于我們每個人來說,時間何曾沒有偷走過我們最寶貴的東西,友情,愛情,或是親情?

歲月在偷竊,但終會留下最好的,請珍惜身邊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