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誰,看醫療劇被貼臉了?哦,是我。
剪輯cut入坑,本想着淺審判一下,結果王大爺一出場,我就忍不住直呼“起猛了,我爺上電視了”。老一輩人諱疾忌醫的想法和大事化小的自我判斷在王大爺身上表現得淋漓盡緻,給周醫生展示自己微信步數的時候,瞬間幻視我家那個一說讓他去體檢就直接用“我沒事,身體可好了”搪塞過去的“老兒童”。
一旦接受了這個設定,代入感就像開了buff,跟着王大爺的醫院出走、病發去世而揪心…過程是合理的,結局是可以預料的,但心中的酸澀卻怎麼也壓不住。甚至,即使我知道周筱風的處理合規且沒有任何毛病,還是忍不住會想,如果那個人是我爺爺,是我親人的話,遇到的是林逸這樣的醫生該有多好。
王大爺的故事告一段落,心情還沒有平複,就出現了第二個讓我“耿耿于懷”的病人——張雨熙。她的經曆更像是當代大部分年輕人的縮影,在大城市努力打拼,為了業績和升職加薪在工作中透支自己的健康,最後落得渾身是病。而當時那個滿眼歡喜、滿心托付的人也因為種種現實的原因而低頭。蓦然回首,隻剩自己一個人孤零零的躺在病床上的時候才發現,原來人生還有那麼多的美好風景還來不及看,當時留在身後的父母還來沒有向他們說一句“抱歉”。
縱有千般錯處,有家人在的地方永遠是港灣。父母站在在張雨熙病床前,一句“爸爸媽媽來了”,我的眼淚也不要錢似的流了下來。我想,在那一刻,張雨熙在小城外被傷透的心,重新被父母的溫暖粘合,橫亘的龃龉消失,隻剩下求生的未來和希望。
不知不覺就跟着看到了現在,沉浸式追劇現實、上頭又有點好哭。細想,不管是老王、張雨熙甚至于老王追悔莫及想要向醫院要個說法的兒子、付不起醫藥費想讓張雨熙認命的老公,替父親鳴不平的女兒,環境和經曆塑造了他們的性格,而性格又決定了他們的選擇,在無數選擇的岔路,一次次到達了現在的結果。世間百态,人情冷暖,将醫院和命運的無常書寫的更加波瀾。而全力救治病人違反醫院規定的林逸,默默在背後勸說家屬的周筱風,以“人”為本的貼心筱然更像是大衆對于醫生形象的具象化,于真實中塑造一種醫患最美好的狀态。
在我看來,《問心》是一個合格的醫療劇,但不止是一個合格的醫療劇。于無常中看有常,透過這些形形色色的人物與病例,我看到的是這人世間的各種情感,人與人之間的羁絆和糾葛,不出意外的話,我應該會一直追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