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家暴題材的影視作品,就很難繞開二十多年前的那部堪稱“童年恐怖陰影”的《不要和陌生人說話》。那會兒我才七八歲,跟着爸媽誤打誤撞在電視上看了幾集,結果晚上被吓到睡都睡不着,滿腦子都是安嘉和瞪大的眼睛和咬牙切齒的詭異表情,給我帶來的心理陰影不亞于任何一部恐怖鬼片...
但當時的我隻覺得害怕,并不理解這部劇背後真正的現實意義表達。直到長大後才慢慢明白了這部劇或者說這類劇的良苦用心。它将鏡頭對準施暴者,讓無數戴着面具的“安嘉和”露出了猙獰;它以平等的視角客觀呈現,更讓無數被困于絕望的“梅湘南”重獲新生。
而今天,我很開心的是,終于又在電視上看到了一部“直面家暴,展現施暴者扭曲面孔”的劇,甚至在表達層面上它比《不要和陌生人說話》更為廣泛。也許劇中的“徐毅”無法像安嘉和那樣成為一代人的心理陰影,但這部劇,注定要在未來很長的一段時間,被銘記,被提起。
之所以這劇能讓我一下子就想起《不要和陌生人說話》,跟大尺度的家暴戲脫不開幹系。劇裡的家暴戲展現沒有走過多的獵奇路線,甚至也沒有太多的血腥畫面,好像就是在一個平凡的午後,他隻是心情不好就突然對妻子拳打腳踢,像物件一樣把人摔來摔去,呵斥、辱罵、怒吼、推搡、耳光,恰恰是這種寫實的日常感會更讓人毛骨悚然,因為你不知道現實裡哪一刻真的就會發生。
更重要的我想說,能感受到導演在拍攝家暴戲的時候很克制,并沒有過多和刻意地展現被打之人的凄慘,而是把大量的特寫正面鏡頭給了施暴者(劇中的死者丈夫徐毅)。你能看到這個男人臉上的發狠、狂躁、壓抑,一如當年安嘉和猙獰的表情,讓人窒息到喘不過氣,不自覺有了應激反應,一旦他開始說話就聯想到他家暴時的狀态。這裡面既有演員演技的加成,也有導演有心為之的結果,讓那些“施暴者”的臉無所遁形,我支持這樣的表達!
當然,這部劇也絕對不止于反家暴的控訴,更打動我的是它對于“女性困境”話題的思考,它想表達的,更多,也更廣。
女主南雅,一個和清水鎮格格不入的靈魂。都說人無法決定自己的出身,但對南雅而言,她好像也無法改變自己的命運。清水鎮,多好聽的名字啊,可在南雅的眼裡,這是一座永遠逃不出去的囚籠。在這座囚籠裡,她每天要面對的是無窮無盡的壓迫和偏見。
是丈夫徐毅一言不合的拳打腳踢,他用最惡毒的語言羞辱她,用最狠的拳腳招呼她,用有病的女兒威脅她,甚至在她懷孕的時候踢了她一腳導緻早産...
是鎮子裡四處飛竄、捕風捉影的流言蜚語,說她名聲壞跟男人不清不楚,說徐毅打她合情合理,說隻要給錢她和誰都能睡,說她打扮漂亮是為了勾引男人...
是從未感受過的家庭溫暖,親媽死的早,親爸隻會喝酒打人,繼母張口就是白眼狼、狐狸精,隻能寄人籬下在閨蜜的家裡讨生活...
是永遠得不到的公正對待,警察審案時帶着天然的負面濾鏡,不相信她是為了自衛;醫生看她孤身帶孩子也想趁機揩油,堂而皇之的性騷擾;所追求的文學被當做黃詩;甚至鎮上的孩子們,哪怕從未見過她也随大流說她是搞破鞋的...
整個鎮子的惡意像一座山一樣朝她壓過來,壓得她喘不過氣來。而這背後究其根本,不過是桂香姐說的那句,“女人一長得好看又不願意和别人一樣就容易招惹是非”。何其可笑的理由,長得漂亮、想走出去是她的錯嗎?不随大流在小城荒廢終生就該是她的歸宿嗎?是誰要來規定一個女人應該的活法呢?夠了,真的夠了。南雅,更像是那個時代桎梏下女性悲劇的一個集合體代表,她并非特例,而是女性困境的真實體現。而直到今天所謂dfxr、熟人社會下的黃謠、女性被家暴的事情依舊存在。真的像導演所說的:對于這些女性傷害和困境,需要社會層面的幫助,需要有一部劇去警醒。
我很欣慰看到這樣一部劇的出現,去直面女性的困境,去喚醒現實的沉睡,去尋求可能的應對。哪怕隻能影響一個人,一群人,那也是足夠有意義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