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手傑作》影評:
故事圍繞馬寅波(于和偉飾)“想要成為著名作家”這條線展開(從妄想讓老舍、矛盾等獎項獲得者給第一部書做序可以看出來)。本人從個體到環境的視角加以分析。
作為主角的馬寅波有自己的理想,想成為著名作家,并一直在持之以恒的努力着,這從門衛幫他收發給文學社的稿件可以體現,但由于所在環境的影響(新聞效應大于才學能力),導緻作品無一發表。
但随着作為敢作敢為的馬寅波之子青少年馬默(郭麒麟飾演),因去偷拍自己喜歡的女孩時,不慎跌落,從而導緻失憶,進而引發對馬默“負面猜疑事件”的發生。
作為父親的馬寅波出于對孩子形象的保護,編造了孩子酷愛文學、不善于溝通,被身邊人欺負,因壓抑而跳樓的結果。
身邊人在警察到來了解事情後,為了撇清自己“曾經欺負過馬默”,擔心自己的利益會有所牽連,自己的名譽會有所牽連,以及自己會有所牽連,故僞裝成馬默最好的朋友,開始大肆宣傳馬默的作品。出版社社長為了跟進社會新聞效應,在這場流量中“分一杯羹”,親赴學校找馬寅波出書。
随着出版的第一部書籍銷量破百萬,讓馬寅波不僅獲了利,還獲了名,哪怕僅僅是代替兒子馬默領獎出名,但在他的内心深處所想的是“這是我一個字一個字”親手書寫出來的作品,我實至名歸。
但他明顯沒有“懂得”透過現象看本質。
其銷量的核心點是馬默前期的新聞效應所引爆的,讀者讀後結合書中的内容加以對作者馬默的美化,以及無端聯想,自以為品讀出書中的内涵與作者的才華。
馬寅波騙了每個人,可唯獨不該把他自己騙進去,以為自己是大器晚成、“天道酬勤”,之前沒有給到他機會而已,是作品的内容吸引的讀者,進而帶來這麼多的銷量。此後我行我素,這也是很多“成功者”的膨脹表現,最終淪落到要“消費自己”(自己買自己的書)導緻第二部書的銷量慘淡。
受到打擊準備跳樓時又遇見了要跳樓的小美,通過“人之初,性本善”的視角,诠釋了馬寅波内心的善良,主動勸說并在黑闆上寫下了“虛榮和認知”兩個詞,其實這既是反省自己也是告知世人:我們的認知決定了能否成功,而我們的虛榮卻是失敗的禍根。
自己口中反複說的“要跟自己和解”,從置身事外的角度體現出“當局者迷旁觀者清”的道理,世上本無事,庸人自擾之。既要敢于面對當今社會上的挑戰;又要懂得對所經曆的失敗、痛苦釋懷。因為這世上沒有什麼過不去的溝溝坎坎,跌倒了隻要我們自己不放棄、不趴下,重新站起來抖抖灰塵繼續前行,成功就僅是時間的問題。
這個社會是現實和殘酷的,人心是複雜的,要想立足強大自己是前提,透過現象看本質是眼光,但也一定要考慮外部環境的變化,懂得“順勢而為”。
鄙人拙見,首次撰寫長篇影評,有不同意見者歡迎指導
世上本無事,庸人自擾之
©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