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羅翔這一期裡,有一段話印象非常深刻,一起參觀楊椒山祠參的時候
你看四十歲已經被處死了,我們都活太長了現在,反思一下。那個時候人,這種人少的,少之又少。這個士大夫傳統,還是中國曆史中,比較美好的部分。對對對
個人認為羅翔更多的還是一位理想主義者,訪談的内容很深刻,每個人身上道德和法律有有自己的一杆秤,偏見使得這杆秤衡量的标準不同。
吳國盛這一期, 科學史系之前基本都沒有聽說過,吳教授是如何從一個地球物理系空間物理專業轉變為研究科學史與科學哲學。
柏拉圖,和絕大多數的希臘哲學家相同,認為閑暇乃是智慧的主要條件;因此智慧就不能求之于那些為了生活而不得不從事勞動的人們,而隻能求之于那些享有獨立的生活資料的人們,或者是那些由國家來負擔因而不必為生活擔憂的人們。”--摘自羅素《西方哲學史》
裡面提到的,古代中國和西方在追求真理的目的完全不同,這種不同直到現在還根深蒂固。吳國盛的科學史研究,可能就是想發現這種差異和如何改變他。
這兩期哲學大家的訪談,應該是第五季必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