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的琴拍攝在2010年。從那往前倒退十年,正是下崗潮在全國擴散的日子。而今,又是一個十年過去,再看鋼的琴,恍恍惚惚中意識到那一輪下崗大潮已過去二十年,讓人感慨萬千。
十年前,人們沉溺在每年十個點經濟的快速增長中,誇耀資本的力量,稱贊國企改革的果斷。至于在改革轉型中付出的代價,被輕輕帶過,甚至将城市的衰敗歸咎于人的懶惰。這部電影在這樣的大背景下,除了切身感受過下崗潮的工人及其子女,誰又能被引起共鳴。最終票房的失敗自然是闆上釘釘。
十年後的今天,世紀初的快速增長已近乎不可再現,勞資關系在這種社會中越發緊張。996,内卷,階級固化……無數的焦慮折磨着當下的我們,我們終于意識到,這有可能是錯的。我們終于知道曾經國企的破滅可能不是工人們的原因。他們的毀滅是我們的前車之鑒,這些悲劇也極有可能一次又一次上演。
我們懷念起工人當家做主的年代,卻隻能在影片中看到國企媽媽的葬禮,看到荒涼與殘破,看到工人們的努力敗給現實。
隻是希望,從今往後,那兩根煙囪不會再被人當做舊時代的垃圾,在新時代的繁華之下,還能有人記着工廠廢墟中掙紮存貨着的工人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