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許多片段很美,随着情節推進,畫面越來越有魔幻現實的感覺。剪影對黑白對比的應用很好地展現了善惡沖突,表現主義式的構圖将詭異緊張的氛圍渲染得極為到位。
劇情來說一條線是類似“伊甸園”的叙事:在這裡有失責的丈夫,蠱惑人的魔鬼和被引誘的女人。
在故事中父權是失落的,一切悲劇的起點是“男性”的缺位與失責。片中最接近傳統男性形象的是主角的父親(青壯年),但他經濟蕭條下無法賺到錢,無力履行“養家”這一當時的傳統父責(傳統社會也開始崩塌)。這促使他男性的暴力禀賦從守護引向搶奪,乃至犯罪流血。正是他的罪引來魔鬼,而他的死亡及缺席也開啟了一系列悲劇。河邊老人(老年)沉浸在過去,沒有家庭和地位,是孤獨的社會邊緣人,他本是約翰求助依靠的希望,卻醉酒無能。店主家的丈夫(中年)是懦弱的,在家庭中也是從屬于妻子。約翰(男孩)是尚未長成的孱弱兒童,潛能還未展開。電影中這些男性雖然均對假牧師有過一定的識别與抵抗,但無一成功。
在男性失守之下,魔鬼趁虛而入。假先知是非常典型的魔鬼形象,他“和女人彼此為仇”,憎恨女性,偏愛獵殺寡婦——那些失去了“自己男人”的女人。他的角色設計令人印象深刻,随身攜帶的匕首、标志性的love&hate紋身,放日漫裡也不違和。他外表風度翩翩,内裡是“披着羊皮的狼”,以謊言蠱惑他人。牧師、丈夫、父親都是父性/權威的身份,魔鬼取了這一空出形象,他是虛假的牧師,利用宗教操控他人而取利;是虛假的丈夫,不愛妻子,甚至不通過性從女人身上獲得心理/生理愉悅,對薇拉是徹底的性拒絕;也是虛假的父親,試圖謀害自己的繼子女。他來到不是看守,而是吞吃。
片中的女性則因需求被其利用。盧比家中沒有男性,在青春期因着對異性的幻想、對愛情的渴望對其念念不忘。孩子們的母親薇拉則更複雜一些,她是缺少主見的性格,易被他人影響,受環境規訓而有自我貶抑的傾向。因着不義之财她的精神處在一種軟弱不安的狀态,加強了内心本有的罪咎感與羞恥,她靈性受苦,假牧師利用了這點,羞辱、對她身體欲望的否定反而是迎合了她自我确認有罪/想獲得救贖的心理,形成了施/受虐式的釋放,使她更為依賴順從。她某種程度上被死本能操控,甚至放棄了作為母親對孩子(生命延續的象征)的守護。
薇拉的死亡場景是全片我最喜歡的段落之一,表現主義的尖銳幾何結構,音樂與畫面混合出哥特式的神秘之美,一切有一種超現實、精神性的儀式氛圍。女人躺在床上雙眼注目虛空——她甚至沒有看哈裡,她知道假牧師的真面目,但男人的到來本身被她視為了一種上帝的命定,魔鬼是上帝對她施行審判與聖化救贖的工具,她沒有反抗,順從了死亡。究其心理深處,是一種結構的倒置——上帝确然安排與護理,但”上帝的旨意“其實是被當成了工具,來滿足她解決罪疚的心理需求。薇拉的精神層面運作的并非悔改或恩典式救贖,而是”通過認罪、審判、受罰獲得平靜與升華“,想要解脫的個人意願投射為她的信仰模式,魔鬼迎合并放大了她的隐秘欲望,帶她以接受的姿态走向了毀滅。
她的屍體沉入河底,頭發水草一樣飄動,身體仿佛發光,顯得甯靜而美麗。水是淨化與純淨的象征,女人進入水中,離開了魔鬼遊蕩的大地,這也是電影情節的轉折處,由此第二條叙事占據主線,即”孩童摩西順水漂流躲避追殺“的叙事。
電影是以兒童視角展開的,他們比成人更敏感脆弱,這是一個對孩子懷有惡意的世界,他們同受父母罪的後果,大人們的失敗使孩子們被迫承擔了太多。約翰與父親的精神上更為親近,他從父親接下了保守秘密和照顧妹妹的約定,這是種男人對男人“長兄如父”式的父責傳遞,但同樣也使他背負了父親罪惡的遺産。約翰機敏勇敢,與假牧師周旋,強大的邪惡勢力在迫害他們,一如法老逼迫嬰兒摩西,像希律王追殺孩童耶稣。順河漂流的畫面質感宛如黑暗童話,河流提供了保護,魔鬼不能涉入水中,但他沿岸追逐,夜以繼日,孩子們不能以暴力對抗邪惡,隻能忍耐、躲藏。在假牧師被捕時失去父親的創傷再現,約翰的情緒爆發,他不再固守從父親而來的命令,而是出于自身的情感發出拒絕,他對父親的過錯讓家庭毀滅、讓自己及家人承受如此之多心懷怨怼,孩子們不在乎錢财,妹妹可以用鈔票剪紙,他們愛着父母,想要父母在自己身邊。約翰不再是無聲被動的接受,而是自覺自我地表達,在這一對父親/父性形象表達愛與怨的時刻他也實現了對父權的揚棄,也标志了他主體性的覺醒和成長。
失喪生身父母,經曆繼父繼母,通過”在岸上-入水-回到大地“的洗禮,約翰最終來到庫珀太太家并卸下了重擔,真正回歸了自己,回歸了孩童的身份,他像摩西、耶稣一樣是真正男性長成的希望,也是庫珀太太家第一個男成員。
庫珀太太則是與假牧師對位的善的代表,是作為母親的形象。父親不在場、父權畸變為惡時是母親看顧孩童。她是非血緣的精神的母親,在她面前性的引誘失效,她也不被巧言的布道迷惑。小鎮人隻看外表,不能分清善惡,從聽信假牧師到打倒他要麼是輕信盲從,要麼是道德主義狂熱,而庫珀太太則在生活中以樸素的行動照顧關愛孩童,接納引導他們,給予體貼與陪伴,行合上帝心意之事。她拿起槍來以武力守護孩子,黑夜中庫珀太太與假牧師剪影對峙,後繼的母親與後繼的父親合唱了同一首贊美詩,愛與恨,善與惡,溫柔與殘暴都存在于這個世界,一邊結出生命的果子,一邊結出死亡的果子。
風吹雨冷,孩子們默默忍受,這是堕落後失喪了與天父上帝關系的世界,很多人處于貧困,弱小者受到壓迫,人們在罪中互相傷害,魔鬼在空中掌權。而獵殺寡婦的假牧師哈裡最終被這位老寡婦擊敗,庫珀太太看見世界的罪惡,仍謙卑禱告、仰望上帝,肯定着弱小而堅忍的生命。黑夜中有邪惡在遊蕩,一名孩童在這樣的世界中逃脫了惡者的追殺,勝過魔鬼勝過死亡,他是那位完美的新郎,有豐富的慈愛并萬有的權能,因着十字架所成就的,跟随者們也可以懷着盼望,在這個世界之中、在生活之中、在忍耐之中,結出真正好的果實。
失樂園與逃亡之夜
©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
近期熱門文章(Popular Articles)
該作者其它文章(Other Articles)
一種真實的痛苦
電影以一對美國猶太表兄弟回到波蘭的“尋根之旅”為劇情線索,起初以為會是那類探讨二戰及大屠殺的電影,但随着情節發展,發現其最終還是落腳于主角本身生活中的問題,是個人性的,“二戰中的波蘭猶太人”這一背景就主題而言其實并沒有那麼不可或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