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高适的“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還是李白的“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複來。”,2個人的一生都在為求取功名而奔波,高适48歲才被哥舒翰舉薦,擔任左骁衛兵曹,正八品官員。李白41歲才被唐玄宗招為翰林待诏,陪天子文章寫詩娛樂。

正如文中所說的一樣

天下間的捷徑,豈是為寒門所開

面對相同的懷才不遇的境地,電影中的2人的态度不一樣。

高适,一手家傳槍法,希望報效邊疆,雖然得不到賞識,依舊嚴于律己。李白則相反,自薦無門,灑脫一生,“天子呼來不上船, 自稱臣是酒中仙。”說不上誰優誰劣,論詩的話應該是李白更勝一籌。沒有這樣的忐忑人生也就沒有這麼多流傳千古的詩句。

側面也可以看出,在盛唐,封建制度巅峰時期,文人武将懷才不遇,由盛轉衰也不過十幾年。我一直不是很喜歡盛世這個詞,盛世可能意味着到頂了,到頂了可能就是衰敗的開始。

是要像高适一樣,嚴謹自律度過一生;還是想李白一樣,潇灑坦蕩度過一生?

不如就是現在,趁年華。最後回看每個人的一生,誰又不是“輕舟已過萬重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