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其實更想看張偉麗是怎麼拉起隊伍來的,她怎麼走到的今天,她準備走向何方,海報上都是張偉麗,主要的賣點也都是張偉麗,吸引觀衆走進電影院的也是張偉麗,然而片子當中的“張偉麗”甚至都沒有一個完整的人物弧光發展,也就是她沒有得到主角待遇,我實話說了,主創不可原諒。

每個工種都有自己的職業素養,就好像張偉麗去打拳,就是要赢,失敗不可避免,但“打赢”還是基本面,那麼文藝工作者至少應該有從混沌的生活中提取人物精華的能力,換句話說,“張偉麗”這個人物的精華是什麼?

最簡單的一個方向,為什麼張偉麗一定要去打這個比賽?在當前的和平年代,實際上,體育人是最接近一線戰士的存在,換句話說,拍體育人等同拍戰争片,連奧運會本身都可以說是是和平年代的戰争替代品,是極輕劑量的戰争疫苗,那麼,戰争片最基本的一個起點是什麼?

“一個人到底為什麼會願意上戰場?”

她為什麼一定要打?她為什麼敗了還要戰?

電影完全沒有呈現。

感覺就是主創有機會拍了張偉麗,然後很自我感動地剪了剪。

就上映了。太不專業了。

而且更糟糕的是什麼呢?張偉麗作為一個體育人,世界級的冠軍,又正當壯年,這一切也就都意味着,她的肉身應該鍛造得極其美麗,悍勇的心造出來一座固若金湯的身之城池,然而全片沒有一個鏡頭顯示出這種震撼的生命力之美。快拍戰士的力量感啊你快拍啊,哪怕有一個鏡頭呢,不死心等到片尾曲都結束了,然而沒有就是沒有。

感覺片中張偉麗所有的訓練片段,都被拍得可苦可累然後執鏡的人是一點兒都不明白啊,哪怕健過身呢,人也會十分欣賞這種苦這種累背後那種極純粹的喜悅,然後這事就說回了開頭,因為片子沒能抓住“張偉麗”這個人物的精華,于是所有她做的事情都變得浮于表面,她的身體也就無法成為精神的表達,然後就隻剩下了苦和累。人是閑的嗎沒事兒去遭這個罪掄那大鐵片子,真還不如讓張偉麗媽媽擱鏡頭前唠會兒,感覺偉麗媽媽還是很懂孩子心的,老太太真是特好一媽媽。

這波我要埋怨全國的健身人,你們怎麼還沒摸進各行各業呢,然後至少能有一個懂行的,然後也能管上事兒了,就在電影行業裡,然後就能拍出一個這種人在鍛造内心的路上同時也為自我塑出了真身的震撼。

快震撼我啊,你一震撼我,我就一場又一場去送錢。錢啊!是錢哎!不喜歡錢嗎!喜歡就給我變專業!

好了,這麼多意見,為什麼最後還是打了五星?

就是說,這個片子的成就在片外。

因為它特别充分地展現了一種當前普遍的生活質量,包括電影工業的水平,包括張偉麗的訓練體系。

然後整個觀影體驗就變成了“你知道的作為個體的我其實特别希望大家都過上發達國家的生活不光是更有錢更能上高科技而是過上那種更細緻的更舒心的更為人文主義的更有人文關懷的生活然而這片子太錘我了整個兒就是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真就是初級階段啊為什麼張偉麗都還沒能過上這樣的生活我就很生氣尤其這麼多年來我其實反複不想承認這就是現在的社會事實因為真的很難承認每一代人都是kuchikuchi猛幹結果怎麼還都這麼累心一種完全無關技術進步就是心就是這個心還是很苦很累然後好像就坨在這個惡性循環裡了而我卻一直認為人應當過一種人的生活所以這個片子本身它就是在錘我它甚至什麼都不用幹隻在那裡就夠錘我了。”

就是從這個對本人來說無比現實的意義上,五星。

最後,在此祝福張偉麗張開那雙偉大而美麗的翅膀,無懼風雨,飛往任何她想要飛往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