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之前有人說這部電影像鏡子,照出社會現實,黑暗的三線:安娜(金晨)半主動半被動的迫害,潘生被動的協助迫害,小天主動的被騙。用很不錯的整體觀感揭示現實生活中詐騙集團的黑暗肮髒、非法交易手段的精密恐怖,起到了很好的警示公民、預防詐騙的效果。
看完,我想說我最後的感受,是這部影片它給我解釋了一種幻象,一段通往地獄的非常虛幻的夢。
為什麼是幻象,并非現實呢?
整部影片最精彩的部分,小天一步步地沉淪,用他每一步鋪成串聯夢的好壞兩面。他在夢裡沉浮,同樣讓觀衆也在夢境中沉浮。導演在“這次輸了下次還能赢回來”的刻畫裡讓觀衆一遍遍地拉住小天又被拽離。所以詐騙本身就是一場夢,面前的牌是幻象,心理上看似平等的博弈,實則也是幻象。
其次,談些讓人失望的方面。或許被迫的第三人稱視角給予了我們不同的體驗。透過加害人的視角,我們能看到實情;而從被害人的肩膀外,一切都被蒙上了虛無的紗,以至于在這種理解與無法理解的沖突中,劇情的很多設定和邏輯會産生不能自洽的現象,簡單點說就是覺得角色“太弱智”了。
最後是本部影片最基礎的立意,影片旨在強調“反詐”并且認為拍出了真實發生過的情形,就是一部好的電影,實則不然。其仍舊未能指出對于加害者,這些詐騙行為的普适性,并沒有深刻反省詐騙背後的社會扭曲,将立意提升到人們認知和社會群體認知水平上。它作為反詐電影,僅僅隻是高舉“我們要反詐”的大旗,和牆上貼着的短短幾行字,就沒有什麼區别。
因此,對于《孤注一擲》,它或許是一部好的反詐片、國産教育片,但距離現象級的大片仍有很大的距離,正如它當時以超前上映吃時間差的想法,與最後的結果來看。這是一場虛幻的、資本操縱的夢,隻不過現實裡沒有觀衆買賬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