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28日,即将迎接33歲生日的我,在迎接夫人與剛剛度過百日的女兒從老家回滬,又馬不停蹄地踏上了出差行程,在高鐵上聽着《亞洲新聲》專輯,開始思索并寫下這些文字。
說來,看這檔節目也是偶然,我和夫人都是日本留學經驗,看到東方衛視介紹這檔節目會郵輪出海,邀請亞洲各國歌手,第二期就是日本。以往不屑唱歌綜藝,總是默認其炫技與唱首歌廢話半天的我,也不免和夫人建議要不看看這檔節目,想聽聽日文歌。
節目形式賽制、歌曲點評與吐槽便不在贅述,重點談談第8期,周菲戈和迷悠奈(假名:みゆな)組合的《海闊天空》這合唱,給我留下了極為深刻的印象,也和大家分享一下。
說這首歌前,先分别說下這兩位歌手和他們的時間線。
——周菲戈線——
因為沖着第2期日語場,第1場并沒仔細聽,也未關注菲戈的表現。而第1場有一位日本女歌手May’n,熟悉二次元的人應該都多半聽過她的歌曲,《超時空要塞》之類的。
在日本沖繩,May’n在第2場再次登場,這位談不上“新聲”的歌壇前輩坐鎮主場,唱了一首《春夢》,營造出一番日式含蓄令人無限遐想的美學。說實話,雖然不是May’n的粉絲,作為老二次元且深入日本文化的我,聽完後微微淚目,沉浸在她歌聲中的春日幻夢中,自然是支持她了。
随後,周菲戈身着藍色的惹眼風衣登場了。一首邊唱邊跳的《B級鲨魚》,甚是歡快,雖然我不感冒,但也不否認他唱得不錯,不過我May’n姐應該穩赢吧。

張靓穎和工藤靜香及線上21位各個國家的專家評委點評後,結果讓我大跌眼鏡——菲戈赢了。當時我是不認同的,因為菲戈這感覺沒什麼内涵的唱跳,怎麼能和May’n春日幻夢比内涵呢?當然,評委從專業角度分析也好,競技舞台的比拼也好,雖然菲戈赢了,但我是不服的。
就這樣,比賽到了第3期越南站。越南站請了一位當地人氣歌手芳美芝,看上去年紀輕輕,卻也不知深淺。沒想到她唱的時候,唱歌技巧和傳統文化有機結合,技驚四座,中國歌手竟沒有一位敢于上前打擂。
這時,周菲戈便站了出來,選了一首傳唱度不是那麼高的歌曲——《船歌》。

我還對這位日本站打擂成功的小夥沒有太多好感,畢竟把我May’n姐掃下台,甚至還有也許些怨念。
誰知當他開始唱這首歌後,我便逐漸被他吸引。這首歌,有點類似于溫和版的《水手》,不具有很強的正面沖擊性,但描繪了一個獨孤船長的航行中的意志——“手仍劃着槳,獨自一人,歌唱”。歌詞本身很具有畫面感,但是菲戈的歌手,仿佛他那個船長,很難從他二十出頭的年紀想象他有那種成年人曆盡千帆的經曆,所以但他唱出來仿佛就是親身經曆。

自此,我開始對這個小夥有所改觀。比起那些參賽中國歌手喜歡(或舒适圈?)的抒情類歌曲,菲戈的武器種類很多。
第4期新加坡站,菲戈唱了一首原創的《二十分的愛》。

歌曲本身很輕松诙諧,“兩分疼愛加四分寵愛加六分溺愛加八分真愛的戀愛”“我的愛加到一起,二零”,這些原創歌詞都顯現出了菲戈的才華。同時,帶着吉他登場的他,邊彈邊唱,再次刷新了我們對他的認識——“這個小夥又展現出了我們沒見過的一面”,真是厲害。
第5、6期因為插入很多新人,中間賽制有些複雜,菲戈就沒有登場。
第7期,郵輪回到中國,比賽也即将進入淘汰賽,菲戈再次登場。這次對決的歌手雖然不是之前各站的歌王,也是專家評委認同留下的強手。
菲戈這次沒有帶上他心愛的吉他,也沒有穿上華麗的服裝,我就猜他要把所有的力量集中在這首歌曲——《年》。“我會在在這裡唱着歌,有你在這裡唱着歌”。真的無須多言,聽了這首歌就知道他的力量,也能感覺到他是用生命在唱着歌。

此刻,我又想起了《船歌》。
我突然覺得唱歌就像演戲,一個歌手歌唱如同一個演員演戲。不同的是,演員可以用語言、表情、肢體動作等一切手段去演繹角色和戲碼,而歌手隻能用歌手去表達所有的内容。
菲戈唱歌不僅僅是發揮技巧唱歌,也不是單純用情感唱歌,他仿佛就是歌中人,唱的不是歌,而是演繹歌中的故事,仿佛就像講述自己的事情一樣讓人感受到身臨其境。

至此,我和夫人已經完全被這個年輕的小夥圈粉,他的十八般武藝,他的真情實感,每次都給我們帶來不同的滿足。
但聽完第7期的《年》的我,仍未知的他會在下一場給我帶來的極限震撼。
——迷悠奈線 (假名:みゆな) ——
回到第2期日本站。雖然有點遺憾May’n的退場,但卻收獲了意外的驚喜——迷悠奈的歌。
迷悠奈第一首歌是《輕飄飄》(ふわふわ),據說是本人15歲時的原創。當這個女生剛開口的時候,我被她不那麼甜美的歌聲,聯系到開唱前那麼多光環和頭銜,稍微有些不以為然,但很快她也讓我折服。

果不其然,迷悠奈不僅折服了我們,亦折服了評委。她當之無愧選入了歌王候選,與第1期歌王阿木沙進行歌王PK。阿木沙号稱“馬來西亞周深”,其高音非常驚豔,在第1期折煞衆人。歌王站中他發揮依然穩定,甚至在日本場輸出一段日語歌唱,用網絡流行語,可以說是“貼臉開大”了。
而迷悠奈選擇翻唱《なんでもないや(沒什麼大不了)》,看過新海誠就知道這是《你的名字》裡的經典歌曲,廣為流傳。

後續的花絮中,兩個人由于都不會對方的語言,溝通即使通過了翻譯APP,但也并沒有很順利的樣子,讓人有些擔心。但看過第8期的話,根本不會擔心,甚至會想為什麼那時會産生這種想法,因為這明明就是兩位天才歌手英雄相見英雄相惜(亦吸)的常見。
就這麼來到了萬衆期待的第8期。不知道其他追的觀衆是怎麼看,但我不僅被這個節目所吸引,也被這些青年才俊的歌手的歌聲所吸引。
“迷菲”組合是5組中的第3組。抽簽時,兩位身着紅色風衣夾克,帶着炫酷的吉他,用老套的話說,就是“帥呆酷斃了”。
第1組的王泓昊和Flower的男女戀人對歌,泓昊哥放不開略顯尴尬;第2組穎恩融入寶寶椅風格略失去自己風采;就這樣來到了第3組的迷菲組合。
歌曲——《海闊天空》。
作為一個聽歌比較有限的人,确實沒有認真聽過這首歌,而知道油管播放量破億的粵語傳奇歌曲,已經是作本文之時。但也正因如此,沒有什麼先入觀,單純欣賞這首歌了。

兩位帥氣的年輕人,似乎就是原作歌手化身,勵志中飽含對逆境的不屈。菲戈的《船歌》和《年》早就展現出了處理歌曲感情不俗的實力;迷悠奈更是15歲就原創出《輕飄飄》,據說本次賽前實施了聲帶手術,但無論如何也要和菲戈同台唱好這首歌,真情流露。
原諒我貧瘠的文字無法将他們歌聲的震撼傳達出哪怕十分之一。

首先,這首歌不是日文原創的中文翻唱。而是作者創作的粵語歌,又自己填了日文詞并自己唱。因此,這首歌是“一體兩面”,不論是粵語還是日文,都是作者自己的歌,表達的是同一種感情。
其次,這首歌的背景,作者厭惡樂壇摻雜太多綜藝雜念,創作了這首歌;又為了去日本樂壇發展寫了日語版,但創作完成兩個月後,竟然因為他厭惡的綜藝活動中不慎去世,而這首歌這張專輯竟然成了絕唱。
在歌曲本身素質高的情況下,又結合“絕唱”的悲情故事等多種因素,這首歌廣為流傳,成位粵語歌的标杆,甚至說是頂峰——油管播放首支破億播放,25年7月(油管上傳13年)已經是1.5億的神曲。
正因如此,才出現了前文所述,影響太大,所以才有東京街頭的中國人彈唱着日文版。但其熟悉的旋律又讓長居日本的中國同胞駐足,吟唱着粵語原版,才有了後來的淚目與粵語合唱。
淚奔!東京街頭《海闊天空》唱哭同胞
而這個被記錄下的視頻,又偶然被菲戈看到,結合他的日本隊友迷悠奈,作為了本次組合的選曲。這不是一首簡單的中日都聽過熟悉的歌曲,不是那些年日語歌的中文翻唱,而是一首飽含了原作者深厚感情的一首“一體兩面“的歌。
沒有主次,沒有先後,這就是一首平等的,具有同樣感情的雙語歌曲。
其次這首歌的感情又非比尋常,隻有能夠演繹感情的歌手,才能把它唱好。不是簡單的炫技和用力,而是就像演員理解背景場景角色一般,隻有進入了這個世界,才能诠釋它。
沒有什麼比這首歌更适合這兩位青年才俊組合,如同宇宙大爆炸一般的強大力量,震撼人心。
這首歌把這兩位年輕歌手和這檔節目引入高潮,在我心中甚是圓滿,以至于有種全劇終之感,真的是拼盡全力,無怨無悔。
——世界線的收束——
至此,簡單表達了對這個節目,這兩位年輕人帶來這首歌,這件藝術作品的感受。
收獲了視聽盛宴固然滿足,但感性的我,又開始思索這背後的一切——是什麼樣的“因“,才達到了這樣的“果“?
沒有這檔節目,沒有十強組合的賽制,就不會這件作品。
沒有這兩位歌手出場,沒有這兩位歌手晉級十強,沒有這兩位歌手互相選擇成為組合,沒有這兩位歌手優秀的互相吸引,就不會有這件作品。
沒有這首歌,沒有這首歌的原作者,沒有這首歌背後的故事,沒有這首歌的廣為傳播,沒有這首歌傳播的一個分支“東京街頭“與視頻記錄,就不會有這首作品。
這首作品,缺乏任何一個分支,一個節點的因,就不會讓今天我們聽到,産生這樣震撼的果。
但不論條件如何苛刻,世界線就像流程圖的一支,終究被安排收束在這條線的這裡。
感謝節目組、歌手、歌曲,所有的天時地利人和帶給我這份感動。
所有人有心的栽花,無心的插柳,都在這一刻以這首震撼人心的作品具象化。我不希望隻是一時的感動,而是想細細回味每一個我所知道的環節,如同一個文學作品的鋪墊,在這一刻回收了伏筆,不論是刻意還是無意,我都想去品味。
——于我與世界——
28日的高鐵的2日後,是我的生日。
原計劃回滬與夫人女兒團聚慶生,因為“竹節草”台風,當日進滬高鐵在下午均已停運。而本身回滬高鐵非直達,而是在南京,我的故鄉中轉換乘。因此,被迫“返鄉”,在南京停留。
巧合的是,即将赴滬和我們共同生活的母親尚在南京,于是人生巧合之——“定居上海的我,在故鄉南京和家人一起度過33歲的生日。”就這樣機緣巧合,卻又順理成章地發生了。
就像迷菲組合的《海闊天空》由無數可能性最後收束于這個結果一樣,我的33歲生日的度過也是由無數可能性最後收束于這個結果。
生日的晚上,和母親聊了很多,感慨所有的經曆構成了現在的我。
南京出生成長、外地上大學、日本留學、回國抵滬工作,後來的結婚生子,生活中的無數分支組成了現在的我,而又以這樣的形式度過這個生日。缺少過程中發生的事情、任何條件,此刻的心境便會完全不同。
有好有壞,但總體來說是好的,至少是我能夠坦然面對過往,能夠在這裡輕描淡寫。
珍惜發生所有的一切,因為也許那都會成為未來某一天的“果”的“因”,組成有趣的人生。
寫于 2025/7/31 12點05分 G101高鐵中 即将抵達上海虹橋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