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三大隊》雖然現在隻是點映,但網絡上依然形成了不錯的口碑。

作為警匪題材的類型片,它确實讓人眼前一亮。今年的警匪片成井噴式上線,這一部《三大隊》在票房和口碑上,應該可以在一衆同類影片中脫穎而出。

影片對警察的描寫,确實突破一些不成文的禁忌。影片的故事框架和戰狼極為類似,警察或者軍人為了正義感而犯了法,然後以帶罪之身繼續匡扶正義,最後為自己證名。隻不過冷鋒是一個人,《三大隊》是一隊人,因此我們也可以把片名改成《戰狼之群狼歸來》。

我最喜歡的段落是,程隊長出獄之後一個一個的去找他昔日的手下。這一段有點像《功夫足球》裡的周星馳去找他昔日的是師兄弟。雖然沒有《少林足球》拍的那麼誇張,但有一種莫名的喜感。尤其他們退去曾經象征特權的差人身份,回歸到下裡巴人的生活裡。他們身上的特點直接變成了他們的職業,熱情忠誠的徐一舟變成了訓狗師,小氣摳門的廖健變成了保險銷售員,最傳神的就是蔡彬,曾經大嘴巴的他變成了賣手串的小商販,滿嘴的山寨佛法。這幾個人物的成功刻畫決定了這部電影的成敗,而這幾個人物的刻畫又離不開對他們坐牢前後的狀态反差描寫。

張毅譯這些年基本成了警察專業戶。但這一部《三大隊》應該是他的警察角色巅峰之作。本身表演空間足夠的大,加上張譯接地氣的演繹方式,使這個警察形象在其他影視劇中同類角色脫穎而出。與之比較的就是今年大鵬主演的《第八個嫌疑人》。一個多年追兇的警察,一個是多年潛逃的罪犯,兩個角色正好形成閉環,但是在表演上大鵬有些誇張的表演和張譯相比還差不少火候。值得一提的是張譯也曾經扮演過逃犯,那部電影叫《追兇者也》,演出同樣精彩,有興趣的觀衆可以找來看看。

影片讓我最遺憾的部份莫過于,三大隊成員從差人到罪犯再到普通人的這個過程影片基本沒有呈現。我說的過程包括司法運作的機制,他們本人的心理變化,以及家人同事對他們的态度變化等等。這本身是一個社會朝向文明轉變的過程,也是特權階層在社會進步中不适應,被淘汰的過程。

關于刑訊逼供,電影主創基本是照搬了網文裡的警察叙事視角,對于網文裡關于刑訊逼供的辯解也是全盤接受,甚至進一步弱化了逼供的細節,并用影像與其背書。比如王大勇的死因網文中提到有可能由于抓捕之前,受害者家屬的毆打。但是需要注意的是網文作者也沒有看過案件的資料,全是道聽途說,加之網文本身也是文學創作,為了故事的合理性,以及主人公程隊的人物形象,自然會弱化他的過錯,使之成為完美受害者。電影在網文基礎上又進一步改編,把受害女孩由一個普通寄宿學校女孩改成了得過奧數三等獎的學霸女孩,警察的刑訊逼供拍成了正義感爆棚之下一腳飛踹。使得三大隊全體人物擺脫了幾乎所有的道德瑕疵。

但我們從事實層面看,受害者家屬的毆打和警察的刑訊逼供都是事實,也就是說三大隊的刑訊逼供和故意傷害罪是不冤的。隻是是否制人死亡這個事實有讨論空間。關于這點我也無法給出判斷,但可以補充一點事實,那就是王大勇在被受害者家屬毆打時身體是沒有被束縛的,是可以做出保護動作的,在被審訊時他的身體一定是被手铐等警具控制的,是無法保護自己的。

所以電影的觀看過程中我的情感是無法簡單的投射在程隊以及三大隊的成員身上的,原因很簡單,因為我不是警察,這輩子也沒有機會刑訊逼供别人,我是一名普通百姓,是有可能被刑訊逼供的對象。觀影時我就不停的在想,假如王大勇是無辜的呢?假如一位曾經經曆過刑訊逼供的人會怎麼看待這部電影,三大隊的職業生涯中難道隻對王大勇刑訊逼供嗎?要知道這個故事的所有合理性都是建立在王大勇有罪這個前提上的。

也許有些聽衆會說,刑訊逼供是那個時代的普遍現象,三大隊的人自然也無法逃脫時代的局限性。時代局限當然是客觀存在的。我還可以補充一點,來自官僚系統的壓力也是導緻刑訊逼供的主要原因之一,五天破案的壓力也是真實存在的。但是當我們把視角拉回到個體,一個有自由意志的人,永遠有不同的選擇。就像網爆是這個時代的産物,我們身處其中不一定要同流合污的,換句話說,在現代文明社會中,個人永遠要對自己的選擇付出代價,時代局限性不能成為人為自己的惡行逃脫懲罰的借口。

有一個很好的例子,在今年剛剛上線的電影《果爾達》中,果爾達.厄爾夫人作為以色列總理,以色列在她的領導下打赢了贖罪日戰争,迫使埃及成為第一個承認以色列的阿拉伯國家。即便如此她仍然要接受調查委員會的質詢,為自己在戰争中作出的選擇給出合理的解釋,并為此負責。

遺憾的是影片中三大隊的所有成員,沒有一個人為自己的錯誤行為感到内疚,更談不上認真反思,他們所有人都覺得自己是冤枉的,而又不敢對體制提出質疑,剩下的隻有難兄難弟的心心相惜,和對往昔威風人生的油膩懷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