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主角身份的設定,有一個明顯的暗喻
主角們雖然是戰地攝影師。但在影片的鏡頭暗示中,我們完全可以将他們視作“去暴力化”的士兵。他們拿着相機拍攝照片,和士兵們相互掩護,匍匐在戰場上尋找機會的樣子,和一位持槍的士兵并無不同。就連按下快門和扣下扳機的術語都是一樣的“shot”。
如果順着這個思路,那我們大可以把這片子看成一個戰術小隊在向首都進軍的紀錄片。這支隊伍中有老兵有新兵,有的沉穩有的莽撞。他們遭遇了犧牲,有成長,有争執,最終打入首都,幹掉了總統。這套路是不是就眼熟了?
為什麼要這麼設定?直接設定一隊士兵打進華盛頓不是更爽嗎?
1,視角更加平和。畢竟非暴力的記者,要比一隊荷槍實彈的士兵看起來沒有攻擊性,在故事上可以處理的更柔和,也有更多的延展性。
2,避免争議。記者是中立的,而士兵是立場鮮明的。以記者的視角叙述故事有效避免了立場問題
3,削減預算。設定是士兵就要拍攝更多的戰争場面,以該片的窮酸程度,我甚至覺得預算控制是主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