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小熊維尼的我們隻能起身離開座位,繼續伊萬過去的生活。

● 與最近幾次觀影一樣,這次觀影也是因為在某短視頻平台刷到了片段,被短視頻侵蝕的我已經許久沒有完整看過一部電影,但毛絨絨的小熊維尼還是讓我無法拒絕。

● 近些年來迪士尼似乎特别熱衷于将經典動畫翻拍成真人電影,說得不好聽一點就是收割情懷,以利益為出發點便總能帶來層出不窮的爛活,部分影片糟糕的選角以及魔改的劇本也往往會帶來如潮的差評。

● 拍爛了王子公主的甜蜜愛情後,迪士尼甚至把純粹的動物主題的動畫也拍成“真人版”的,搬上了熒幕。還記得當時《獅子王》“真人版”上映的時候,各種媒介上“真人版”的宣傳語就看的我滿臉問号。

● 這是真人版?還是真獅版?雖然劇情完全一比一複刻了動畫經典,特效也是登峰造極,但溢出大銀幕的furry濃度還是讓我如坐針氈。

● 《Christopher Robin》也是一部這樣的“真人版”動畫,不過維尼和他的朋友們以毛絨玩具的形式登場,這讓影片觀感好了許多,毛絨玩具的真實質感也剝離了突兀的感覺,呈現給人一種恰到好處的真實。

● 作為一部喜劇冒險電影,這部片子的劇情十分簡單。故事設定在二十世紀四五十年代,雖然遙遠,但飽受工作摧殘的主角也很容易讓人産生共鳴。繁重的工作讓他難以抽身陪伴家人,對家人也越來越顯得敷衍,家庭危機一觸即發,同時工作也遇到了重大難題。進退兩難的境地下,維尼等童年的朋友們偶然出現,幫助他意識到了家人的重要,也擺脫了工作的束縛,解決了他工作生活難以平衡的困境。

● 本片能成功營造出一種溫馨感人的氛圍,與迪士尼的高超制作技術密不可分。維尼與他的朋友們設計得各有特色,身體上的縫線,眼珠的質感,材料的纖維紋理等等都宛若真實,仿佛就是在你床上擺着的毛絨玩具,無論是動态還是靜态都恰到好處,給人一種絕妙的親近感。維尼的家,百畝森林的景緻也如夢似幻,帶給觀衆溫暖的享受。其次合理的劇情安排也是本片成功的關鍵,我們所有的觀衆都可以預測出劇情的走向,如何安排劇情則成為重中之重。

● 本片的台詞情節呼應做的相當不錯。幼年伊萬與成年伊萬的對應,過去維尼與現在維尼的對應,伊萬與女兒經曆的對應等等,不一而足。我喜歡的一幕是維尼與成年伊萬重逢,面對看到維尼認出自己而感到驚訝的伊萬,維尼拍了拍他的腦袋,對他說,就算外表變了,但你還在這裡面。幼年伊萬也做過同樣的事情,他摟着維尼坐在山坡上看夕陽,維尼問要離開的伊萬以後會在哪裡,伊萬敲敲維尼的腦袋說自己會在這裡,在維尼的心裡。過99年還是過100年,維尼也不會改變,永遠會是那個陪伴他的老朋友,就算經曆了風雨洗禮,看起來面目全非,維尼也永遠能看到裝在自己心裡的與裝在伊萬身體裡的那個真實的自己,也永遠是伊萬的silly old bear。

● 除此以外,劇情的段落設計也很平穩,出色地完成任務。一段段冒險經曆帶來情緒提升,逐漸喚起伊萬對生活的熱愛和對家庭的重視。雖然每一段冒險經曆後伊萬都礙于現實強行撥正自己的指針,但向上的勢能積蓄下來,一點一點的讓伊萬的指針離開了原來的位置。終于在女兒前往倫敦冒險與伊萬工作彙報兩條叙事線的碰撞下完成了情感的爆發。

● 在成長的過程中,在從學校或者家庭邁向社會的過程中,每個人都在不斷地被外來的價值觀念扭曲異化,理想、信念、性格以及一切的一切,我們每個人都将成為一艘忒修斯之船,在人生之海中漂泊。伊萬從充滿活力和生氣的孩童變為死氣沉沉的大人,甚至得到女兒這樣的評價:我沒辦法想象他曾經是個小孩子。

● 被社會異化的伊萬将老闆的雞湯“夢想要付出代價,沒有免費的午餐”當成信條,在所謂的實現夢想的道路上艱難前行,将自己真正的夢想抛之腦後。實際上自己的辛勤工作,隻不過是在為躺在資本增值上坐享其成的老闆的優渥生活添磚加瓦罷了。

● 伊萬努力想讓自己的女兒更好,卻采用了“我覺得這是對你好”的糟糕方式,将女兒推向成為伊萬樣子的路上。伊萬從小離家去寄宿中學,父親早早離世,過早地失去了父母關愛,成為了一家的頂梁柱。女兒則是從出生起就沒見過在戰争前線的伊萬,第一次見到他仿佛是見陌生人害怕地直往後躲。逐漸長大以後,在最敏感最缺愛的年紀,伊萬又深陷疲于奔命的狀态,完全忽視了她的精神需求。缺少愛的伊萬渴望給家人最好的,但他所給予的并非家人真正需要的陪伴與愛,舍本逐末隻是南轅北轍。如果沒有維尼的突然出現,可以想見,女兒也會變成她最讨厭的父親的樣子。

● 在大團圓的融洽氣氛中戲劇落幕,伊萬收獲了完美結局。但現實是無奈的,大部分人是沒有能力也沒有機會實現工作與生活的平衡以及物質和精神的平衡的,沒有小熊維尼的我們隻能起身離開座位,重新走向伊萬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