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同去觀影的多多達成了共識,一直認為假如結尾修改一下會更好。
南河義無反顧地跳了下去,和參宿一起在海上漂浮了好多天,南河為了讓參宿保持清醒,不停地和參宿講着他的故事他的夢想。烈日曝曬,大雨傾盆,體力不支,險象環生,但遠處照射來的漁船的燈亮起……參宿在光彩絢麗的深海世界裡抓住了南河的手,那個面目不清的背影,漸漸清晰起來,那是南河的臉,不帶小醜妝,疏離又親近的一張臉,參宿笑了,真正的孩子的笑,放肆大聲地笑着。床頭監護器的“嘀嘀”聲平穩了下來,媽媽輕輕的呼喚着參宿的名字,哭中帶笑。比參宿更早康複的南河給參宿留下了那本《深海曆險記》的漫畫書,扉頁上寫了一句話:“屬于我們的曆險!”參宿疊好了那個盔甲一樣的紅外套,放進了櫃子深處。若幹年後,參宿來到了南河給她描述的家鄉,那是金色的秋天,麥浪的漣漪如同參宿的心,遠遠地,她看到了一家裝飾奇特的飯店——“深海飯店”。參宿一眼就認出了再未相見的南河,還是留着長發,卻胖了許多,忙前忙後,收銀台旁有個安靜的女人端坐着,對着他微笑。參宿成了漫畫家,為《深海曆險記》續寫了一個故事,隻為送給南河……
大團圓的結局不夠标新立異,但我還是喜歡圓滿的結尾,這個故事适合美好的結尾。
我覺得對于敏感脆弱的參宿來說,南河的死肯定不能卸下她沉重的盔甲,隻會因為愧疚而更加封閉自己,怎麼可能獲得救贖?一個人的救贖不需要用另一個陌生人付出生命的代價。對于這個故事而言,南河和參宿的互相救贖我覺得更好。
參宿這條線是一個故事,父母離異,承諾一家人永不分開的母親離開了,不多久父親再婚,生了一個小弟弟。繼母并不是惡人,給參宿買鞋,旅行時時時刻刻關注了參宿,小弟弟會對姐姐撒嬌,但粗糙的父親并沒有真正看到女兒的内心,畢竟他有了他全新的生活,參宿縮在媽媽留給她的那件紅外套裡,一直封閉着自己。參宿很想找到媽媽,回到唱着生日歌的那個晚上。
故事裡隐含着另一條線,那是南河的故事。一個年輕人,遠離故鄉,在郵輪上扮小醜賣笑,賣小玩意,受到有意無意的嘲笑奚落,甩着長發故作潇灑,動作誇張掩飾慌張,這并不是他想要的生活。生活的艱辛,就在咧着嘴的小醜臉的後面。
兩條故事線并行,到參宿落水,兩線交集,然後互相救贖,都重新找回了自我,那是不是更有價值?導演應該有他獨特的想法,參宿的名字就很有意思,參宿四是一顆不穩定的,随時會爆發的恒星,可見他并沒有把參宿單純設定為一個小女孩,更像是一種情緒,是一種個人的困境。導演想要給與人們更多的思考空間,那在這個女孩子身上的設定的擔子會更沉重,影射着生活中這樣的一類人,她是有一些普遍意義的。但,我覺得一個女孩子的角色其實并不能承載導演太多的要求,畢竟她的經曆太簡單,對生活的理解還沒有那麼深刻。南河三,是一顆位于小犬座最亮的恒星。南河雖然日子過得并不順遂,但他在那個暴雨夜即使受傷也毫無猶豫地跳入大海去救這個陌生的小女孩,艱難的求生過程中,笑着鼓勵參宿,指引她心向陽光,告訴她笑對生活,對于參宿來說南河就是最亮的恒星。南河既然是恒星,就讓他永遠閃亮着。
參宿的角色設定有着厚重的内核,卻沒有足夠的支撐,這大概就是影片評價并不太高的很重要的原因。參宿的經曆很簡單,隻是因為媽媽的離開,讓她從困惑到迷茫再到将自己層層包裹,其實她并不會缺愛,隻是太敏感脆弱害怕靠近愛,但又渴望得到愛,小小的年紀,有着她無法解決的矛盾,這是心理問題。化解這個問題的是一次神奇的經曆,她絢麗的夢境裡有真實的南河,有光怪陸離的深海世界,有可可愛愛的一群夥伴。會做彩色夢的人,是多麼熱愛這個世界,多麼熱愛生活啊。那為什麼一定要讓那顆耀眼的恒星南河永遠黯淡、消逝呢?更多人給這個世界更多的光,難道不是更好嗎?我相信,這世界一定有很多很多人深深淺淺地愛着你,看到它,靠近它,抓住它。
我想修改結尾更簡單的理由就是動漫還有更小的一群受衆,讓孩子感受到人與人之間的扶持,讓孩子看在更完美的結局,何嘗不是一件幸福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