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深海》其實看完給我的感受就是孤獨中的幫扶與救贖。類似《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中使用的經典結構,老虎、斑馬和廚子等角色一一對應。

...

講述的是一個叫參宿的14歲女孩,生活在爸爸和繼母重新組織的家庭當中,她非常想念她的媽媽,可是她的媽媽卻鮮少回複她的信息,也不來看她,她一度以為是自己不夠好。

...

在爸爸重組家庭以後,很快和繼母生了一個弟弟,将所有的愛都給予了弟弟,參宿在這個家庭備受冷落,有些格格不入,日漸淪為這個家庭的邊緣人。沒有人在乎她的感受,沒有人去關心愛護她,更沒有人去重視她,這對于一個孩子來說,真的是一種煎熬,這讓我想起電視劇《都挺好》裡的蘇明玉,跟她的境況是相同的,職場金領蘇明玉從小不受家人待見,生長在家庭的邊緣,在孤獨扭曲的環境中長大成人。

一件件堆積而成的事情讓長期生活在黑暗中的參宿最終落入了深海之中。

毫不誇張地說,《深海》是我看過的呈現效果最佳的國産3D動畫電影,與此同時,它也有着深刻的精神内核,并非隻是煙雲易散的“表面熱鬧”。它确實不是一部合家歡電影,它有着深刻的寓意與精神内核,是面向成年人的暗夜童話。

《深海》中的絕大多數情節都是小女孩“參宿”夢境的體現,但夢并不是虛幻的,它往往隐喻現實、表達着隐藏于我們内心深處的潛意識。

在影片中,參宿所處的現實世界陰暗、冰冷、下着瓢潑大雨,而她随後的夢境也是嘈雜的、擁擠的、混亂且過分缤紛絢爛。

...

貫穿影片中的海精靈是她對母愛的依戀、代表着一個小女孩求而不得的委屈與怨念。參宿在“海精靈”的誘惑下,跳入大海、誤入驚險之地,借此隐喻她如不放下心結,将會為此承受巨大的束縛與羁絆。參宿一直想看到大海,因為在她幼年殘存的記憶中,大海是最溫暖的地方,她曾窩在媽媽的懷裡,聽那溫柔的聲音給她講海精靈的故事,媽媽告訴她,隻要找到海精靈并向它許願,所有的願望都會實現。

當她真的到了大海,卻連告訴媽媽的勇氣都沒有了。連分享快樂都擔心成為媽媽的打擾,她最終還是一個人回到船艙裡,獨自打開了海精靈的故事,一邊看一邊哭泣。她心裡最後的夢也被擊碎了,原來,真正的大海并不美麗,它凄風冷雨,陰暗而瘋狂,它從來不是溫暖的,它是冰冷的,和人間一樣。

...

參宿就這樣跳入海中,她無處可去,她不想繼續活在黑色裡,她想要一片絢爛的彩虹色。她選擇給自己一個的夢,在世間她從來沒有得到過的愛與肯定,她從來沒有得到過的救贖與感情,在夢裡全都有。

但夢終究是夢,它隻是人心深處的渴望。它美的不像真的,因為它根本不是真的。

每個人一生最初的依戀皆來自于媽媽。是媽媽給我們最初的呵護,給我們最初的安全,是我們懵懂無知來到世間,植入的最初關于愛的程序。參宿是被愛流放者,也隻能被愛所救贖。

看完這部電影,我深有感觸,我從小到大,也覺得自己的父母不夠重視我的感受,隻在乎他們自己,限制我的一切行動,我仿佛失去了自主權,舉個例子來說明,比如小時候,他們就會天天在你耳邊念叨你要好好學習,總是拿别人跟我比較,你看誰誰誰成績那麼好,自己卻一天到晚看電視,玩麻将。等我到高中時,他們又說你不要跟同學聚會,不要搞跟學習無關的事情,要不然你會追悔莫及。等到讀大學時,更是限制對我的一舉一動,不要在讀大學時談戀愛,浪費青春年華,有一陣子我得了抑郁症,索性有了大學班主任的開導和同學的幫助,我才逐漸走出陰影。等我戀愛時又加以幹涉,橫加阻攔,等我結婚後想買房子時又是指手畫腳,說三道四。等我孩子讀書時又說孩子讀書要學區房,說什麼都要順他們的意,做什麼都必須經他們的同意,總是脅迫加威脅。我曾感覺非常的壓抑和迷失,幸好遇見了我一生的愛人(老公),也是我的大學校友,她給予了我愛和溫暖,讓我活出了自我,不再被父母牽絆。否則我也會像參宿一樣,落入深海當中。

正如導演所說:真正的英雄,是不得不面對灰暗現實的我們自己。

“想要拯救世界,先要拯救自己。”

感謝這部影片帶給我的感動,感謝終于熬過了漫漫長夜的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