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兒終究是應了宿命之說,掌管了太後老佛爺的财寶。不僅是寶庫中的财寶、龍玉,更是老佛爺這一生最後的善良與慈悲——這份她不曾賜予她兒子的寶物都賜給了春兒。

她說,在宮中沉浮四十餘年,她隻學會了一種活法,那就是争、搶、擊潰敵人,連她的兒子都是她的敵人之一。可唯獨春兒,她選擇了原諒。

在生死攸關之時她沒有哭泣,在她兒子想要軟禁她時她沒有哭泣,或許她曾為了她的親生兒子而痛哭,但在之後的風風雨雨中,她都不曾流下一滴眼淚。

直到春兒對她起了殺心、春兒想用自己的死來換取梁文秀的平安、春兒被她賜出宮時,她流下了眼淚,或許那時的她僅剩的幾分真心隻寄放在了春兒和公主的身上。而對于老佛爺來講,春兒的性命是她珍貴的寶物、是她僅存的善念,縱使梁文秀是文曲星轉世而來的狀元也比不上春兒的性命重要。

她不忍對春兒下殺手,于是讓春兒做了低等太監。而那句“春雲至,龍玉得”的谶言也在結尾時才得到顯化,原來那塊至高無上的龍玉被當做了普通的石頭壓在床下。

當老佛爺親手捧着龍玉時,她也意識到了龍玉隻是一塊再普通不過的石頭。與世界之大相比,紫禁城是那樣的微不足道,在那張世界地圖之上,隻能看見中國、看不見大清。

或許在盛世時,龍玉是大清的象征。但在王朝日暮西山時,龍玉隻不過是一塊普通的石頭,甚至沒有她頭上佩戴的珠钗名貴。

她終究釋然了,這個她苦苦支撐的王朝或許真的已走向末路。

她給了春兒自由,也好像給了當初最單純的杏貞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