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初聽說這部劇是根據溫瑞安小說改編,于是慕名而來。我沒有看過原著,對原著人物及故事脈絡一概不知,也因此可以不帶偏見地去了解這部改編作品。故事沒有讓人失望,雖然在表演與制作上還有可提升的空間,但是從劇作上來講這應該是近幾年裡比較出色的作品。

愛别離,怨憎會,求不得。武俠故事裡總有快意恩仇的傳奇故事,缺不了鋤強扶弱的行俠仗義,創作者也常常借古喻今,通過人物的命運抒寫各式各樣的人生際遇,而《說英雄誰是英雄》道盡了世事無常、月滿則虧的缺憾,奏響了“世事一場大夢,人生幾度秋涼”的壯志悲歌。

王小石——逍遙俠客,追求自由卻要沐血問道

“滿級”下山的王小石與普通的毛頭小子很不一樣。智勇雙全,西柳鎮以一當十,戲耍群雄保護匣子;行俠仗義,為萍水相逢的溫柔拔劍;胸懷正氣,一句“就算到了絕處,還有三尺刀背可藏身”注定了他一生際遇不凡。此後王小石邀白愁飛共赴京城,路見不平,鋤強扶弱蘇夢枕,從此在京城紮下了根,志在鏟除有橋集團守護江湖安甯。

...

王小石熱愛無拘無束的生活,卻走上了守護江湖的殉道者之路,他的責任感在收關七這個章節更加明顯。王小石放出關七是無心之舉,但關七濫殺無辜讓王小石對受害者心懷愧疚,把制伏關七當成自己的責任。王小石救傅宗書的橋段有些争議,我認為他的行為是有理可詢的。初來京城,王小石就領教過朝廷的手段,江湖人無法與朝廷抗衡。衆所周知他與金風細雨樓的關系,若關七殺了傅宗書,那這個罪責定是讓樓裡來背,因此即使王小石痛恨傅宗書,出于金風細雨樓的情義他也不得不保住這個狗官。

...

再後來,蔡相打算利用王小石除掉金風細雨樓,王小石識破奸計隻得與樓裡撇開幹系,孤身犯險行刺蔡相。 “有人提劍來殺人,有人沐血去問道”,但事與願違,殉道者“殺一人救江湖”的計劃失敗,王小石不得不踏上逃亡之路。一路逃難,一路行俠仗義,一路聲名遠揚,常見的英雄成長。一切坎坷都不足以挫傷王小石,但手足相殘是對重情之人的緻命打擊。

這一次,王小石問的是正義之道,卻要沐兄弟之血。白愁飛親口承認手刃蘇夢枕,但此刻挽留劍卻如此沉重,利刃無論如何也無法出鞘。三人的悲劇與自己有莫大的關系,我想王小石為此經受了巨大的痛苦。說到這,不得不提一下王白與王蘇關系的不同之處。蘇夢枕對王小石影響頗深,像是一個标杆的存在,二人擁有共同理想,價值觀一緻,算是事業上的領航人。王白的經曆更加豐富,一起輔佐蘇夢枕,一起下過大牢,一起在京城讨生活,同甘共苦,榮辱共進,是摯友之情,情感上更加親厚,正因如此,白愁飛的叛變對王小石來講是情感上的重創。

...

...

可惜劇情上沒有足夠的空間展現情感上撕扯,人物很快就做出了“正确”的選擇,此處的處理讓王小石過于理智,缺乏“人”的一面,顯得失真。此外,在師父許小一犧牲前後王小石的氣質變化并不明顯,所能看見的僅是造型上的改變,演員在表演方面缺乏細緻的處理,這也是讓人遺憾的地方。

說回人物,回看王小石的經曆,不得不感歎天下間哪有絕對的公平與自由呢?夢想着做自己、潇灑遊江湖的王小石最終給自己套上了沉重的枷鎖,不得不面對手足相殘的現實,不過編劇對王小石多有關照,讓他在最後手刃奸佞,為自己、朋友與江湖出了一口惡氣,但他為此付出的代價被淡化了,估計是要背着通緝犯的頭銜浪迹天涯。

白愁飛——蚍蜉撼樹,想與天比高卻斷翅泥沼

身懷大才,心比天高,重情重義,白愁飛身上兼具了懷才不遇的憂愁氣質與少年的輕狂不羁;他師出無門,沒有家世背景,全靠自己一身本事在江湖上生存,像極了在社會中摸爬滾打讨生活的芸芸衆生,也因此是最能讓觀衆産生共鳴的人物。

劇中人物重要的命運轉折莫過于替王小石入獄,背叛細雨樓轉投蔡相。此處情節頗有争議,我說說自己的理解。壓垮白愁飛的最後一根稻草是王小石的死訊,因為對白愁飛來講王小石是他的“明燈”,此前王小石如何成為白愁飛“明燈”缺乏強調,但有據可循。當初,二人因從龍之功加入金風細雨樓,被朝廷鷹犬盯上锒铛入獄。少年人難敵酷刑的消磨,在江湖中摸爬滾打的白愁飛明白生存是一切的前提,他本要妥協卻被王小石阻止。蘇夢枕救的是白愁飛的命,王小石救的是白愁飛的尊嚴。

...

狂傲如白,苟延殘喘不如高傲赴死,王小石從靈魂上拯救了白愁飛,讓白愁飛把王小石看作明燈。白愁飛第二次入獄是為王小石頂罪,甯死都不當陪襯的白愁飛願成全别人選擇犧牲,也說明了王小石對他的重要性。這次“行差踏錯”改變了白愁飛的命運,名利地位與傲骨氣節相互撕扯,最終燈滅“人死”,失去燈塔的白愁飛終究将靈魂賣給了魔鬼:為了名利可以絕情絕義。

...

...

叛變之後的白愁飛真正做到了六親不認,殺害同門、淩虐朱小腰、強娶雷純。有觀衆難以理解他性情大變,我個人認為這是人物内心痛楚的外化。白愁飛痛恨阿谀奉承傅宗書,厭惡裝瘋賠笑的方應看,如今他也變成了自己最鄙視的樣子,他很痛苦,而所有人都不能理解他,反而戳着他脊梁罵他背信棄義。付出了如此大的代價才換來的權力怎能容人置喙,殺人就是最簡單粗暴的鎮壓方式,但越是這樣,他也越瞧不起自己,别人也越憎恨他,這樣一個痛苦的循環一直裹挾着白愁飛。

...

...

從鮮衣怒馬少年郎到惡貫滿盈鬼見愁,白愁飛的命運具有強烈的悲劇色彩,讓人不忍回看他曾經的樣子。人物的每個命運拐點都能戳中觀衆,比如他為朋友離開夢寐以求的京城,比如他義無反顧為王小石頂罪,比如他怒目含淚将利刃插進蘇夢枕的胸膛。劇中的白愁飛是一個複雜的人物,他心懷仁慈,但他的野心與他的出身矛盾,與手足兄弟矛盾,與内心的道義矛盾,因此他的身上充斥着無奈和不甘,叛變後的遭遇又放大了他的痛楚,讓白愁飛的瘋魔變得順理成章。編劇通過白愁飛的命運将浮萍漂泊無依、脆弱易折,最後零落成泥的一生展現得淋漓盡緻,明明如蚍蜉般渺小,卻非要與天比高,可敬,可悲,又可歎。

...
當年的少年郎

蘇夢枕——蓋世英豪,守得了天下守不了身邊人

蘇夢枕是典型的英雄豪傑。夢枕紅袖第一刀,金風細雨樓少樓主,天之驕子,身患絕症仍心懷大義,志在鏟奸除惡守衛江湖,他更像是金庸筆下郭靖喬峰一類人物,擁有強烈的使命感,義字當頭,将天下視為己任。英雄對世人博愛,往往對身邊人寡情。蘇遮幕臨終告誡蘇夢枕要重情義,懂權力,蘇夢枕隻做到前者并沒有領悟後者的奧義,他最終就輸在了權力這件事情上。

...

表面上看,權力指的是那些擺弄權術的人,如蔡相、雷損、神通候等人,蘇夢枕登位後與這些人小心周旋,不僅查到了有橋集團的罪證,也暫時保住了金風細雨樓。然而蘇夢枕做錯了一件事,就是任用白愁飛,不是說不該任用他為副樓主,而是不該将他放在高位卻架空其權力,恰恰是這點将白愁飛推向了有橋集團。回看開篇,蘇遮幕與花無錯的關系正如蘇夢枕與白愁飛。老樓主早知花無錯是六分半堂的奸細,但依然将其留在身邊,任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香主,手握重權。信任是收服人心的關鍵。花無錯出身六分半堂,但為金風細雨樓做出巨大貢獻,他也早已看不清自己到底是哪邊的人,蘇遮幕看穿花無錯矛盾的内心,因此手握他的把柄使其終身受樓裡所用。老樓主識人心,懂權力,即便身死依然能讓花無錯心服口服。

...

...

蘇夢枕經曆過花無錯的叛變,不敢放權給白愁飛,他認為權力會使兄弟阋牆,但他卻沒認清白愁飛與花無錯的本質區别。花無錯本就是叛徒,但金風細雨樓的仁義道德讓他心生動搖,直到最後也不忍對結義兄弟下殺手。白愁飛渴望權力但重情重義,心懷私欲卻立場分明,一心求機遇想當人上人,蘇夢枕就是他認定的機遇。蘇表面上委以重任,實則從不讓白做決策,甚至将自己的人安排給白,以自己的仁義道德去度量白的良苦用心,這種做法毫無兄弟之情,也無同袍之義。用人不疑,疑人不用,蘇犯了當權者最不應該範的錯誤,親手将懷疑的種子撒在白的心裡,生出罪惡的花朵,結下有毒的果子。

蘇夢枕一生扛着仁義的大旗,以身犯險跑邊關,救忠臣,除奸佞,為江湖太平當了一回領路人,但他對仁義道德的理解并不如他想得那麼深刻。他把仁義留給了那些素未謀面的江湖人,卻将殘忍與猜忌留給了自己的兄弟,白的反叛多半歸咎于蘇夢枕對權力的無知,這場手足相殘的悲劇與蘇夢枕的所作所為脫不開幹系。所以說,英雄難當,一心守着天下,卻難守身邊人。

結語:

小時候我們崇拜蘇夢枕這樣的大英雄,長大之後經曆了一些事,從情感上終于能理解白愁飛、雷損這樣的反派。生活即江湖,回首當年,誰不是滿腔熱血的王小石?我們遇磨砺,過坎坷,争得失,品悲歡,眼前總有做不完的抉擇,臉上總挂着擦不幹的淚水。白愁飛壯志難酬,雷損死不言敗,我們仿佛能夠苦他們所苦,恨他們所恨。而那些英雄此生圓滿了嗎?蘇夢枕守住了道義卻失去了雷純,王小石揭竿而起卻失去了手足兄弟。物是人非事事休,但如果重來一次,相信他們還會做出同樣的決定,隻能說世事無常,天意難測,沒有人能從江湖全身而退。

有人說“大多數人隻是存在,而蘇夢枕是活過”,故事裡的其他角色又何嘗不是呢?他們立場不同,出身不同,有蓋世英雄,有奸臣爪牙,有出塵智者,有升鬥小民,卻都前赴後繼地投身江湖,對酒當歌,追逐逍遙夢,這風風火火的景象便是生命的璀璨。 漢水江上,王小石說“不試一試就放棄總會有些遺憾”,白愁飛說“黑暗中的鮮花不如一條火鐮”,莫問前程幾許,隻顧風雨兼程,也許不是每個人都功成名就,全身而退,但經曆過刀劍風霜,也不枉江湖走一遭。

...
狄飛驚值得

...

(标題摘自《英雄所向》歌詞)